
[take office] 舊指官吏初到任。現指剛到一個新的地方
(1).指官吏剛到任所。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 寧波 宗太守 湘文 ,律己受民,政聲卓著,當下車伊始,即自撰一聯,懸於頭門。”
(2).現多比喻剛到工作的地方。 毛6*澤6*東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發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參見“ 下車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下車伊始漢語 快速查詢。
“下車伊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一、詞源與出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禮記·樂記》,記載周武王滅商後未及下車就分封諸侯的典故。另一出處見于《隋書·劉行本傳》,強調官員到任初期制定規則的場景。
二、核心釋義
三、用法特征
四、近反義詞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折射中國傳統官場文化中對新任職者的觀察期期待,強調深入調研的重要性。現代使用範圍已擴展至非官場領域,成為對貿然行動者的委婉提醒。
《下車伊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剛下車就開始,形容做事開始得很快或者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很快就看到了成效。
《下車伊始》的拆分部首是“辶”、“車”、“人”和“心”,共有15個筆畫。
《下車伊始》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文選·皮日休集》中,原文是“李杜詩人事麟竟,下車伊始至洛京”,用來形容詩人李杜的才華橫溢,一到洛陽就立刻開始創作。
繁體字的書寫形式為「下車伊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下車伊始》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下車以始」。
他剛下車伊始便開始大聲喊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下車、伊始
開門見山、立刻
拖延、遲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