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衛抵禦。《周書·宇文導傳》:“ 導 治兵訓卒,得守捍之方。” 宋 蘇轼 《乞常州居住表》:“臣先任 徐州 ,日以 河 水浸城,幾至淪陷,臣日夜守捍,偶獲安全。”
“守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ǒu hàn,意為守衛抵禦,強調通過防護和抵抗來保護特定對象或區域。以下為詳細解析:
《周書·宇文導傳》
記載宇文導練兵禦敵之事:“導治兵訓卒,得守捍之方。”
解讀:宇文導通過訓練士兵掌握守衛抵禦的方法。
蘇轼《乞常州居住表》
描述治理水患時的應對:“臣日夜守捍,偶獲安全。”
解讀:蘇轼在徐州日夜抵禦洪水,最終保全城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背景,可參考《周書》或蘇轼文集。
守捍是一個動詞,表示堅決保衛和捍衛某種價值、原則、權益等,不容任何侵犯或損害。
守捍的部首是宀(寶蓋頭),由兩個筆畫組成。
守捍源于漢語,是從古代的典籍和語言中衍生出來的詞彙。
守捍的繁體字為守捍。
守捍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1. 在法律面前,我們要守捍自己的權益。
2. 他始終守捍着自己的信仰,從不妥協。
守捍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 守捍精神
- 守捍自己
- 守捍權益
守捍的近義詞有:保衛、護衛、捍衛。
守捍的反義詞有:放棄、放任、屈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