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秬黍的意思、秬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秬黍的解釋

(1).即黑黍。《左傳·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楚辭·天問》:“鹹播秬黍,莆雚是營。” 清 閻爾梅 《遊太平庵》詩:“石田收秬黍,山稼剝胡桃。”

(2).古時選其中形作為量度标準。《漢書·律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魏書·樂志》:“謹即廣搜秬黍,選其中形,又採 梁山 之竹,更裁律呂,制磬造鐘,依律并就。” 清 趙翼 《觀西洋樂器》詩:“鸑鷟肇律呂,秬黍度寸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秬黍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古代農作物,特指黑色黍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黑黍,古代用于祭祀或釀酒的重要谷物"。從構字法分析,"秬"字從禾從巨,《說文解字》釋為"黑黍也。一稃二米",強調其籽粒形态特征。

植物學特征方面,秬黍屬于禾本科黍屬,籽實呈橢圓形,外被淡黃色稃殼,脫殼後米粒呈深紫黑色,這與《詩經》鄭玄注"秬,黑黍也"的描述完全吻合。其生長周期約120天,具有耐旱、耐貧瘠的特性,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中遊地區。

在曆史應用中,《周禮·春官》記載"秬鬯一卣",指用秬黍釀制的香酒用于宗廟祭祀。《禮記·月令》更明确規定"孟夏之月,農乃登秬",将其列為重要祭品。漢代度量衡制度中,還以中等大小的秬黍粒作為基準單位,《漢書·律曆志》載"一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确立其作為長度量具的法定地位。

文化象征層面,秬黍承載着祥瑞寓意。《詩經·大雅·生民》"維秬維秠"的記載,既體現先民對豐産的祈願,又暗含"社稷"的國家象征意義。宋代《廣韻》将其歸入質韻部,讀音為"其呂切",與"巨""秠"等字形成同源詞族。

網絡擴展解釋

“秬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字詞基本信息


二、基本釋義

  1. 植物屬性
    秬黍是黍的一種,特指黑色黍子,古代文獻中常與普通黍區分。例如《左傳·昭公四年》提到“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即以黑色公牛和秬黍祭祀寒神。

三、曆史應用

  1. 度量衡标準
    中國古代曾以羊頭山(今山西長治)所産中等大小的秬黍為基準單位。例如《漢書·律曆志》記載,以一粒秬黍的寬度為“一分”,九十分為黃鐘律管長度(約合23.1厘米)。

  2. 祭祀與禮儀
    秬黍常用于釀酒(秬鬯),作為祭祀貢品。《楚辭·天問》中“鹹播秬黍”即描述先民種植秬黍的場景。


四、文化象征

秬黍在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物,象征豐收與禮儀的莊重性。如清代閻爾梅詩中“石田收秬黍”即體現其農業與文化雙重意義。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記載及現代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岸巾奧室巴嘎不頂彩戰遲疑觀望初末綽掃雕漆多歲惰窳放淤負蠜副後附試狗牙兒縧子骨塵舞鬼膽鬼臉青寒生患害火憲儉苦減員極端潔膩考鍛來朝老大爺老舍臨穎留盼賣萌眊荒妙手空空潘輿錢塘湖春行歧路亡羊青樹群疠然腹人道沙壓申理壽觞束手坐視舒遟台中市潭府特異質添改薙染頭昏退歸枉伏危國無誤相朝纖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