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早,清早。《詩·大雅·綿》:“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 鄭玄 箋:“言其避惡早且疾也。” 孔穎達 疏:“清朝走馬,未是善事,詩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惡早且疾也。”一說一朝。參閱 清 俞樾 《達齋詩說》。
(2).明早。 宋 範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詩之一:“來朝風一席,隨處且浮家。”《水浒傳》第七七回:“今晚便殺出去好?卻捱到來朝去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六郎》:“今授為 招遠縣 鄔鎮 土地,來朝赴任。”
前來朝觐。《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左傳·僖公十四年》:“夏,遇于 防 ,而使來朝。” 唐 張循之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詩:“執玉來朝遠,還珠入貢頻。”
“來朝”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讀音和語境區分:
一、讀作「lái zhāo」
二、讀作「lái cháo」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古籍引用可參考《詩經》《左傳》等經典。
《來朝》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來和朝。來的部首是"人",筆畫為7,讀音為"lái";朝的部首是"月",筆畫為6,讀音為"cháo"。
《來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指迎接朝廷高官或皇帝入京。在古時候,朝廷中有一種制度,每當有高官或皇帝到達京城,人們會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這個過程被稱為"來朝"。
在繁體漢字中,《來朝》的寫法與簡體漢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來朝》這個詞在古代仍然以相同的寫法形式存在。
例句:
1. 王宮前大街上聚集了一大群人,正在準備迎接皇帝來朝。
2. 他的晉升使得所有的親朋好友都為他的來朝而感到高興。
組詞:
1. 朝廷:指國家的政權與管理機構。
2. 來臨:表示某人或某事物的到來。
3. 朝拜:指向宗教或敬佩的對象磕頭示敬。
近義詞:
1. 入朝:表示某人前往朝廷或政府大樓。
2. 迎接:表示主動地接近或歡迎到來的人或事物。
反義詞:
1. 離朝:表示某人離開朝廷或政府大樓。
2. 告别:表示與某人或某地分開、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