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惰窳的意思、惰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惰窳的解釋

懶惰懈怠。《東觀漢記·吳良傳》:“議曹惰窳,自無袴,寧足為不家給人足邪?”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蓋以庸人之性,率之則自力,縱之則惰窳耳。” 明 唐順之 《與應警庵郡守書》:“僕質本頑鈍,惟不敢惰窳以負相知。” 嚴複 《救亡決論》:“後世學者,樂其徑易,便于惰窳敖漫之情,遂羣然趨之,莫之自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惰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字法和曆史文獻兩個角度解析。

從字形釋義:

“惰”本義為懈怠、懶散,《說文解字》釋為“不敬也”,引申為消極不作為;“窳”原指器物粗劣,《史記·五帝本紀》載“器不苦窳”,後擴展為事物敗壞、品質低下。二字組合後,“惰窳”形容因懶惰而導緻行為或成果低劣,如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提及“惰則事窳”,強調懶散與劣質之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用例:

在傳統典籍中,“惰窳”多用于批判社會或個人弊病。例如《漢書·地理志》評述某地民風“惰窳而貧”,指民衆因怠惰導緻生計困頓;近現代學者魯迅在《書信集》中亦用“惰窳之習”批評文化領域的因循守舊。

引用來源:

1.《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3.《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

4.《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惰窳(duò yǔ)是一個漢語成語,結合“惰”與“窳”兩字的含義,形容人懶散懈怠、缺乏進取心的消極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惰窳”指人懶散無為、精神萎靡,常用來批評缺乏奮鬥動力的人。例如《東觀漢記》提到“議曹惰窳”,即指責官員懈怠不作為。

2.字詞拆解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消極怠惰的狀态,如嚴複在《救亡決論》中抨擊學者“惰窳敖漫”,或賈思勰指出“縱之則惰窳”的管理弊端。

4.古籍例證

5.近反義詞

補充說明

“惰窳”的發音存在“yū”與“yǔ”的差異,但根據古籍注音及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更常用“yǔ”。

别人正在浏覽...

幫廚龅齒壁居逼拶布什部下躔結詞眼村驿箪瓢陋巷點綴調茬彫翦鼎姓惡劄紡塼凡最拱券管下挂錢歸業戶顧忌過甚其詞黑貨賀信鴻庠黃眉見縫插針虮蝨郡縣制鞠域濫漫領海六誓門衞邈想謀叛奈向铙管挪威人輕比欽佩商咄深豁射貼世機事例錢守刺說诨經樹牙天文台挑濬替代投栖兔子尾巴長不了緯線偎擁烏兔憢悍笑話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