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鬼的膽量。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 宋 康與之 《昨夢錄》:“蓋力竭而不窮,文竭而不困,至于奪天工巧而破鬼膽,筆勢猶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破鬼膽,猶言驚鬼神。
(2).比喻膽小。 奚侗 《霧泊遼海同中冷作》詩:“冰夷邀路噓神霧,鬼膽如鼷此歇船。”
“鬼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具體分析:
鬼的膽量
指超乎尋常的膽魄,常用于形容言辭或行為驚世駭俗。例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中“險語破鬼膽”,意為詩句險峻到足以震懾鬼神。宋代康與之《昨夢錄》也提到“破鬼膽”形容文筆犀利,達到超凡境界。
比喻膽小
現代用法中,該詞可反諷人的怯懦。如近代詩人奚侗的詩句“鬼膽如鼷此歇船”,以“鼷鼠”(膽小動物)類比,暗指因畏懼而停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鬼膽(guǐ dǎn)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人具有勇敢無畏的膽量,能夠在恐懼和困境面前保持鎮靜和勇敢。鬼膽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敢于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人。
鬼膽的第一個字“鬼”拆分部首是“鬼”,總共有9畫;第二個字“膽”拆分部首是“⺼”,總共有9畫。
鬼膽這個詞來源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子路曰:‘信哉!鬼信也!’樊遲曰:‘道不信則鬼膽!’”鬼膽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鬼”字保持不變,而“膽”字則以“膽”表示。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的“鬼”字)首為“幺”(yāo),表示兇狀;膽字的首為“艮”,表示膽子。所以古時候的“鬼膽”字寫作“幺艮”。古人用這種寫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1. 他有着鬼膽,敢于冒險挑戰困難。
2. 他表現出了鬼膽,在面對惡劣環境時仍然保持鎮靜。
組詞:鬼才、鬼神、鬼使神差、膽大心細。
近義詞:膽量、膽略、膽識、勇氣。
反義詞:膽小、怯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