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萌”是網絡流行語,其核心含義是“刻意展現可愛”,但具體使用中兼具褒貶雙重色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源自日語「萌え」,原指動漫角色引發的喜愛之情。在中文網絡語境中,“賣”指刻意展示,“萌”指可愛狀态,合指通過語言、動作或表情故意表現可愛特質。常見于二次元文化和日常社交,如《輕音少女》中角色的天然呆行為。
詞性演變
典型場景
需注意語境差異:親密關系中多屬無惡意的互動,但職場等正式場合過度賣萌易引發負面評價。該詞已從亞文化圈層滲透至大衆傳播,2023年《中國網絡語言發展報告》顯示其使用頻率位列表情包相關詞彙TOP10。
“賣萌”一詞是指故意表現可愛、讨人喜歡的行為,一般是指人或動物用一些撒嬌、賣弄可愛的方式來吸引别人的注意。
“賣萌”這個詞的部首是⺾(艸/草)和⺌(木),總共有8畫。
“賣萌”一詞最早源自日本,經過網絡文化的傳播後在中國也逐漸流行起來。
“賣萌”在繁體中文中是“賣萌”。
在古代,漢字中沒有“賣萌”這個詞彙。
1. 她總是在群裡賣萌,讓人忍不住笑出聲來。
2. 這隻小貓真會賣萌,每次都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我,讨要零食。
3. 他喜歡在微博上賣萌,經常曬出自己搞怪的表情和動作。
賣力、賣弄、賣騷、賣點
撒嬌、裝可愛、逗人笑
正經、嚴肅、冷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