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萌的意思、賣萌的詳細解釋
賣萌的解釋
網絡用語。原本是ACGN界詞彙“萌”的引申詞彙,即“刻意顯示自身的萌”,後來在網絡上意義又有所延伸。
在褒義的詞性下,“賣萌”指 故意做可愛狀,打動别人。
在貶義的詞性下,“賣萌”是指故意作秀。這個詞目前用作貶義的多。
萌起源于日語“萌え”,拼音讀音是meng。
詞語分解
- 賣的解釋 賣 (賣) à 拿東西換錢,與“買”相對:賣菜。賣身。買賣。賣方。賣狗皮膏藥(喻說得好聽,實際上是騙人)。 背叛祖國、親友或自己的良心:賣友,賣國求榮。賣身投靠。 盡量使出力氣:賣力。賣命。賣勁兒。
- 萌的解釋 萌 é 植物的芽:萌蘖。 發芽,開始發生:萌生。萌發。萌芽。萌動。故态複萌。 古同“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賣萌"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基本釋義
"賣萌"是一個現代漢語網絡流行詞,指故意做出天真、可愛的言行舉止以博取他人好感或關注的行為。其核心在于"刻意展示萌态",通常帶有表演性質。該詞由動詞"賣"(意為展示、表現)與形容詞"萌"(源自日語"萌え",指對可愛事物的喜愛)組合而成,強調主動呈現可愛特質的過程。
二、語義演變與權威定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直接收錄"賣萌",但明确"萌"已作為漢語語素,表"稚嫩而惹人喜愛"之意(如"呆萌")。"賣"在此語境中引申為"刻意顯露",整體符合漢語構詞法中的動賓結構規律。
- 《漢語新詞語詞典(2000—2020)》 将其定義為:"通過語言、表情或動作故意裝出天真可愛的樣子",強調其行為的目的性與表演性。
- 《網絡用語詞典》 進一步指出,"賣萌"常帶有幽默或反諷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例如:"他發了一張貓耳自拍,明顯是在賣萌。"
三、語用特征與社會文化背景
- 使用場景:多見于網絡互動(如社交媒體、直播)、娛樂節目或日常調侃,對象涵蓋人物、動物甚至虛拟形象。
- 文化動因:反映當代青年文化中對"可愛美學"(kawaii)的推崇,以及通過輕松化表達緩解社會壓力的心理需求。
- 權威研究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言戰略研究》指出,此類詞彙的流行體現了漢語在互聯網時代的動态衍生能力,其語義根植于傳統漢語結構,同時吸收外來文化元素。
四、相關概念辨析
- 與"撒嬌"區别:"撒嬌"側重以親昵姿态索取關注或利益(如孩童向父母撒嬌),而"賣萌"更側重形象塑造,未必帶有索取目的。
- 與"裝嫩"區别:"裝嫩"含貶義,指刻意掩飾真實年齡的違和感;"賣萌"則中性偏褒,重在呈現可愛特質而非年齡僞裝。
權威資料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 侯敏, 鄒煜. 《漢語新詞語詞典(2000—2020)》[M]. 商務印書館, 2021.
- 李宇明. 《網絡用語對漢語結構的影響》[J]. 語言戰略研究, 2020(4).
網絡擴展解釋
“賣萌”是網絡流行語,其核心含義是“刻意展現可愛”,但具體使用中兼具褒貶雙重色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
基本定義
源自日語「萌え」,原指動漫角色引發的喜愛之情。在中文網絡語境中,“賣”指刻意展示,“萌”指可愛狀态,合指通過語言、動作或表情故意表現可愛特質。常見于二次元文化和日常社交,如《輕音少女》中角色的天然呆行為。
-
詞性演變
- 褒義用法:真誠地展現萌态(如小貓歪頭動作)
- 中性用法:商業作品角色設計(如動漫刻意設計蘿莉形象)
- 貶義用法:指違和感強烈的做作表現(如成年人強行使用幼兒語氣)
-
典型場景
- 動漫/遊戲:角色設計故意強化可愛屬性
- 社交媒體:自拍時比心、眨眼等動作
- 日常交流:用疊詞撒嬌(如“吃飯飯”“睡覺覺”)
需注意語境差異:親密關系中多屬無惡意的互動,但職場等正式場合過度賣萌易引發負面評價。該詞已從亞文化圈層滲透至大衆傳播,2023年《中國網絡語言發展報告》顯示其使用頻率位列表情包相關詞彙TOP10。
别人正在浏覽...
拜母常行察閲創牌子淳固慈親道煩惱點鬼火豆馬反複手房師芳懿格蚤廣謀從衆歸檔閨襟海浪翰學寒膺呵黎勒荒歉江臯簡召交睫假榻節撡解婚稽慢金蘭之友寄信局束巨制看理空策枯筇離亂氓外悶悶不樂面譽背毀明亮溟涬謬阙盆地軯鍧貧日睿識溽露三王城上善神采奕然失饪受教育水鸮訴酒歪蹄潑腳亡身帏薄宵燕虓勇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