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稅的意思、均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稅的解釋

北 宋 稅制,先丈量田地,前後按肥瘠分等定稅,謂之“均稅”。《宋史·食貨志上二》:“ 政和 三年, 河北 西路 提舉常平司奏:‘所在地色極多,不下百數,及至均稅,不過十等。’” 宋 司馬光 《乞懲勸均稅官吏狀》:“右臣先奉勅與三司同共詳定均稅,已立條約,下路監施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均稅”是北宋時期推行的一項土地稅制改革措施,其核心是通過重新丈量土地、劃分等級來調整賦稅,以實現稅負的相對公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均稅指北宋政府通過丈量田地,根據土地肥沃程度劃分等級,再按等級确定稅額的稅收制度。其目的是解決當時土地兼并導緻的賦稅不均問題,如《宋史·食貨志》記載:“及至均稅,不過十等”,說明土地被分為多個等級征稅。

二、實施方法

  1. 土地丈量:官方對全國土地進行統一測量,明确實際耕地面積。
  2. 劃分等級:按土壤肥力将土地分為不同等級(如《宋史》提到“十等”劃分法)。
  3. 分等定稅:根據等級差異制定差别化稅率,肥田多征、瘠田少征。

三、曆史背景與意義

四、相關文獻

《宋史》《司馬光文集》等史料均記載了均稅的實施細節,例如政和三年河北西路的推行案例。部分現代研究認為,這一制度為後世土地稅改革提供了參考框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施案例或政策演變,可查閱《宋史·食貨志》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均稅》的意思

《均稅》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均”的意思是平均、公平,而“稅”的意思是征收財物的一種制度性方法。因此,《均稅》的意思是平均征收財物的一種制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均稅》這個詞的部首是“土”和“貝”,其中“土”表示地,而“貝”表示財物;這兩個部首在漢字的字形中分别位于詞語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

《均稅》總共有10個筆畫。其中,第一個字“均”有6個筆畫,第二個字“稅”有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均稅》這個詞的來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九年,晉侯專為盟主,以佐之,故世子無将。”根據這個意思,衍生出了平均分配財物的含義。

在繁體中,《均稅》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以繁體字為主。所以,《均稅》在古代的寫法為“均稅”,字形上與現代的有所差别,但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政府通過均稅的方式來平衡財政收入和支出。

2. 這個國家實行了均稅制度,确保了公平的稅務管理。

3. 我們應該支持稅務機構的工作,确保均稅政策得到有效執行。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均等、均勻、稅務、稅金。

近義詞:分稅、均征。

反義詞:不均稅、不平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