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人留滞于下,不能擢升。《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然而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驃騎日以親貴,比大将軍。”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 任忠厚 ﹞後坐上書入籍,留落不調者久之。”
(2).泛指東西沉落。 瞿秋白 《海上述林》卷下:“然而到處都射着不安甯的蒼白的光線--濃黑的夜色留落在下面,在溪谷裡。”
(3).猶流落。謂窮困而隨處飄泊。《新唐書·王琚傳》:“ 李邕 故與 琚 善,皆華首外遷,書疏往復,以譴謫留落為慊。”《孽海花》第十二回:“這人如今窮了,留落在這裡。”
(4).木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留落胥餘,仁頻并閭。”或曰留即劉子,落即檴。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落,檴也。”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史記五·司馬相如列傳》:“按,《釋木》:‘劉,劉杙。’注:‘劉子生山中,實如梨。’即此‘留’也。”
“留落”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人仕途受阻
指人才長期滞留低位,無法晉升。例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說明老将因時運不濟難以被重用。
物體沉落或滞留
可描述具體事物沉落的狀态,如瞿秋白在《海上述林》中寫道“濃黑的夜色留落在溪谷裡”,通過意象化表達營造氛圍。
二、引申含義
3.漂泊困頓
與“流落”相通,指因窮困而輾轉漂泊。如《新唐書·王琚傳》提到官員被貶後“以譴谪留落為慊”,《孽海花》中也有“留落在此”的用法。
注意:現代使用中需注意“留落”與“流落”的差異,前者更強調滞留狀态,後者側重漂泊過程。建議結合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确認語境用法。
《留落》是一個雙音詞彙,可以指人的流離失所、落魄無依,也可形容事物的凋零、飄零。
《留落》的部首是草字頭(艸),由兩個部首組成。
留的部首是禾字頭(禾),共5畫。
落的部首是艸字頭(艸),共6畫。
《留落》是漢字詞彙,源自古代的文獻或文學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留落》的繁體字為「留落」,保留了原詞的形态和發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和變化,但《留落》這個詞的基本形态和意義是保持一緻的。
1. 他身無分文,四處漂泊,真是個留落無依的人。
2. 這座廢棄的莊園見證了歲月的流轉與萬物的留落。
留情、流落、自留、落地、落敗
流離、飄零、流散
安居、安穩、富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