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绡的意思、翠绡的詳細解釋
翠绡的解釋
綠色的薄絹。 唐 杜牧 《題池州弄水亭》詩:“ 弄水亭 前溪,颭灩翠綃舞。” 宋 秦觀 《八六子》詞:“素弦聲斷,翠綃香減。” 宋 陳亮 《水龍吟·春恨》詞:“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
詞語分解
- 翠的解釋 翠 ì 綠色:翠綠。蒼翠。翠微(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翠鳥〕屬鳴禽類,形似杜鵑,嘴長,頭部深橄榄色,有青綠色斑紋,背青綠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魚。 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寶翠鑽
- 绡的解釋 绡 (綃) ā 生絲。 生絲織物:绡頭(古代束發的頭巾)。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翠绡”是漢語詞彙,讀音為cuì xiāo,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綠色的薄絹,屬于古代絲織品的一種,顔色鮮亮且光澤柔和。其中:
- 翠:形容青綠色(如翡翠色),常與自然景物相關聯;
- 绡:指生絲織成的輕薄絲織物,質地柔軟透明。
二、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翠绡”常被用作意象,例如:
- 杜牧《題池州弄水亭》中“颭灩翠綃舞”,形容溪水如綠色絲綢般舞動;
- 秦觀《八六子》提到“翠綃香減”,以絲絹香氣消散暗喻情感流逝;
- 陳亮《水龍吟·春恨》用“翠綃封淚”表現離别時的幽怨。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如山水、植物)或表達細膩情感,常見于唐宋詩詞,帶有古典雅緻的修辭色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類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翠绡》這個詞是指一種綠色的細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玉”和“纟”,其中“玉”表示美好、珍貴,而“纟”則表示與織物相關。根據筆畫的拆分,這個詞共有12畫。《翠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當時常常用來形容一種顔色豔麗、具有貴氣的綢緞。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翠绡》。然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這個詞的字形略有不同,例如,“翆”字在古代中文中的寫法是“翠”與“羽”的組合,表示綠色的羽毛。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翠绡》的正确用法:她穿着一件華麗的《翠绡》裙子,在舞台上優雅地舞動着。
與《翠绡》相關的組詞有:翡翠、綢緞、絲綢等。這些詞語都與織物、質地和顔色有關。
近義詞包括:綠綢、綠色絲綢、碧綠綢緞等,它們在形容顔色和織物方面與《翠绡》有相似之處。
反義詞則有:紅綢、黃綢、白紗等,它們與《翠绡》在顔色和織物特性上相反。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