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兵船的一種。《清史稿·兵志六》:“尋因各省戰船,如快蟹、拖風、撈繒、八槳等船,僅能用於江湖港汊。”
“撈缯”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兩種主要解釋:
拼音:lāo zēng
定義:指清代的一種戰船,主要用于江湖港汊等水域。這類船隻包括“快蟹”“拖風”“八槳”等類型,但適應性有限,僅適合内河或近海作戰。
來源:該詞最早見于《清史稿·兵志六》,記載其與快蟹、拖風等船型并列,屬于地方水師裝備()。
拼音:lāo lǎng(可能存在發音混淆)
定義:若用戶實際詢問的是“撈缯”作為成語,其本義為“懶散、不努力”,比喻人懶惰不願付出行動(類似“坐享其成”)。
注意:此解釋僅見于個别網絡詞典(如),可能與“撈缯(zēng)”存在混淆,需結合具體語境或文獻進一步确認。
《撈絞》(lāo lā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繩子或網把東西撈起來。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撈(lāo)和絞(jiǎo)。其中,“撈”字是由手在水中撈起東西的動作形成的,它的部首是扌(手部);而“絞”字是由兩繩交織使物體上下起伏的動作形成的,它的部首是纟(紅絲部)。
兩個字的筆畫數分别是:撈(10畫)和絞(9畫)。
“撈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經過多次演變和簡化,最終形成了現代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 “撈”字保持了原本的結構和形态,而“絞”字在繁體字中寫作“絞”,保留了其纟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通常使用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式來表達意思。以“撈絞”為例,它們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原本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撈絞》一詞的例句:
1. 他用網撈住了一條大魚。
2. 河裡的水草被船刀撈絞起來。
3. 姐姐用長竹竿撈絞着飄在水面上的漂亮花朵。
下面是一些由《撈絞》組成的詞語:
1. 撈漁:用網撈魚的漁業行為。
2. 撈飯:用湯勺撈起泡在飯上的菜。
3. 撈柴:用桶撈起燃燒的柴火。
近義詞:撈取、掬起。
反義詞:放下、扔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