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蠟丸帛書。《資治通鑒·後梁均王龍德元年》:“ 晉 人屢於塞上及 河 津獲 文禮 蠟丸絹書, 晉王 皆遣使歸之, 文禮 慚懼。”亦省稱“ 蠟絹 ”。 宋 樂史 《廣卓異記·三使相》:“ 光啟 三年,樞密 劉季述 、 王仲山 冊 昭宗 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監國。欲殺 崔允 ,密以蠟絹緻意,告州使 孫德昭 。”參見“ 蠟丸帛書 ”。
“蠟丸絹書”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既指古代一種特殊的密信形式,也可作為成語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構成
實際用途
古代将機密文書卷成小卷,封入蠟丸中,通過防水、防損的方式傳遞。例如:
作為成語時,“蠟丸絹書”比喻文字精煉而信息豐富,強調言簡意赅的表達方式。例如形容文章或文件内容高度濃縮,以小見大。
提示:若需查看具體古籍案例(如《資治通鑒》《玉壺清話》),可參考、7、8的原始出處。
《蠟丸絹書》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小而珍貴的書籍。蠟丸是一種制作精緻的蠟制品,絹書指的是用絹布做成的書籍。
《蠟丸絹書》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蠟丸絹書》這個詞的來源至今尚不明确。
《蠟丸絹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蠟丸絹書。
古時候所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蠟丸絹書》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具體的寫法現已無法确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蠟丸絹書》這個詞的例句:
與《蠟丸絹書》相關的組詞有:
與《蠟丸絹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蠟丸絹書》意思相反的詞語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