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寫詩文。《晉書·張協傳》:“屏居草澤,守道不競,以屬詠自娛。”
“屬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屬詠(拼音:shǔ yǒng)指撰寫詩文,強調通過創作詩歌或文章來表達情感或記錄思想。該詞由“屬”和“詠”組合而成: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晉書·張協傳》:“屏居草澤,守道不競,以屬詠自娛。”,描述張協隱居時以詩文自娛的生活狀态。
詩詞用例
如清代乾隆詩句“伊餘有結習,對時耽屬詠”,以及唐代徐铉“屬詠還應上郡樓”,均體現其用于描述詩文創作。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晉書》等權威資料。
《屬詠》(shǔ yǒ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屈服、歌詠”。
《屬詠》的部首是“屍”,總共有11個筆畫。
《屬詠》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詩經·秦風》中的《羔羊》一篇。這篇詩描寫了人們的衣食豐富,田地肥沃,以及人民歡欣鼓舞的生活,整體上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這裡的“屬詠”就是指歌頌、頌揚。
繁體字“屬詠”和簡體字“屬詠”意思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發生了變化。早期的寫法為“屬詠”,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屬詠”。
1. 他以雄厚的詞才屬詠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 這首詩通過屬詠美麗的大自然,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 屬國(shǔ guó):被統治或屬于某國家。
- 屬意(shǔ yì):喜好,有意。
- 屬實(shǔ shí):屬實,确實的意思。
頌揚、歌頌、贊美。
反抗、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