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醝院的意思、醝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醝院的解釋

主管鹽務的機構。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上:“有 歸評事 任 江陵 醝院,常懷卹士之心。”一本作“ 鹺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醝院是中國古代鹽務管理機構的專稱,始見于宋代文獻記載。該機構主要負責監管鹽業生産與流通事務,其名稱由"醝"(古代特指鹽的别稱)和"院"(官署名)複合構成。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北宋時期在淮南、兩浙等主要産鹽區均設有醝院,隸屬三司鹽鐵部管理,主要職能包括核定鹽價、發放鹽引、征收鹽課等。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醝院作為專業鹽政機構,其設置标志着古代鹽業由分散管理向系統化官營的轉變。該機構至元代逐漸并入轉運司系統,明代後被都轉運鹽使司取代。現代《漢語大詞典》第10冊第287頁明确将其定義為"古代管理鹽務的官署"。

網絡擴展解釋

“醝院”是古代主管鹽務的機構,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醝院”拼音為cuō yuàn(部分文獻注音為cuó yuàn),指古代專門管理鹽務的官署,負責鹽的生産、運輸及稅收等事務。例如宋代《唐語林》中提到“鹺院官”,即與此職能相關。

  2. 字形與詞源

    • “醝”通“鹾”(cuó),本義為鹽,引申為與鹽相關的行政職能;
    • “院”指官署或機構,如唐代的“匦院”等均屬類似命名邏輯。
  3. 曆史背景
    鹽在古代屬于重要經濟資源,曆代均設專門機構管理。如清代《福惠全書》記載,鹺院需核查鹽引(鹽務憑證),可見其監管職能。

注意:不同文獻對“醝院”的注音存在差異(cuō/cuó),可能與方言或曆史音變有關,需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百味羹北番邊蔽鸊鹈泉不猶采缯垂紳正笏錯谔啖嚼大器點照東宮倉斷度鵽鸠耳喑分紅鬼神不測喉長氣短麾幢降落傘介函嗟唶結社咭啈驚烽驚心慘目寄孥開本開齋節康泰了道亮閃獵手靈虛殿蠻娘卯食抛趓偏心輪丕風披荊跄捍晴翠青荃屈期攘臂而起人樣鰕胊桑農騷攜扇籠善死者不陣山彎沈濁飾價水汪汪述修塌秧提按鼍皷往轍享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