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吾 ,山名。傳說此山出美金。一說次于玉的石名。《管子·侈靡》:“ 俈 堯 之時, 混吾 之美在下,其道非獨出人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孫诒讓 曰:“‘混吾’疑即‘昆吾’,‘美’謂美金也。”又引 姚永概 曰:“《詩·采薇序》‘昆吾’,《釋文》‘昆字又作混’……《史記·司馬相如傳》‘琳琘混珸’, 司馬彪 雲‘石之次玉者’,《索隱》雲‘字或作昆吾’,則此句或謂美玉埋藏地下,不發取之。”
“混吾”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文獻典籍,以下為綜合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侈靡》篇:“俈堯之時,混吾之美在下,其道非獨出人也。”
學者郭沫若等人在校注中引孫诒讓觀點,認為“混吾”即“昆吾”,而“美”指代山中所産的優質金屬或礦石。
“混吾”是“昆吾”的通假字,既可指代山名,也可指代該山出産的金屬或礦石。其詞義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多用于描述古代自然資源或地理特征。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主要用于古籍研究領域。
《混吾》這個詞是指古代對人類心智思維的描述,意為思維雜亂、混沌不清。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思想或情緒的紛亂狀态。
《混吾》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口(囗)。其中,水部可看作由三筆構成,口部則是由四筆構成。
《混吾》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顧命》中,“混亂吾思,思則能深,不深則淺,淺則易動。是故混亂吾思者,吾以為深矣。”這裡的“混亂吾思”指的就是混吾。
《混吾》的繁體字為「渾吾」。
在古代,漢字“混吾”字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
1. 他的思路一直混吾不清,難以理解他的意思。
2.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的思緒開始混吾起來,需要停下來冷靜一下。
3.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的情緒常常會變得混吾不清。
混沌、混亂、混淆、吾曰、吾身
混沌、紛亂、雜亂、慌亂
明晰、清晰、有序、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