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杖的意思、寄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杖的解釋

傳說為一種妖術。能将所受杖擊寄于他物身上,以逃脫痛楚。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官獲妖人及能寄杖者,官不能刑,取印印其背,及持印向之,或浴以狗豕血,則妖術不得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杖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玄奇法術,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二《雹神》,指施術者能将所受杖擊轉移至他物的奇術。《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傳說神仙所持杖,能隨心變化,寄形他處”。

從構詞法分析,“寄”意為寄存、轉移,“杖”指刑杖或法器,組合後形成“通過器物轉移傷害”的複合詞義。明代《異林》記載某道士“受笞時默誦咒語,笞聲雖厲而肌膚不傷”,或為寄杖術的早期形态。

在道教典籍中,該法術被歸類為“移災法”分支。清代《道法會元》記載修煉者需“以桃木為杖,刻北鬥七星,遇危時誦《玄天咒》三遍”,通過法器承載傷害。民俗學者指出,這種觀念源自古代“器物代人受災”的巫術思想,如《禮記·檀弓》記載的刍靈代殉習俗,屬于交感巫術的變形發展。

現代漢語中,“寄杖”多用于文學創作領域,形容神奇的能力或化險為夷的手段。但在權威詞典中仍保持其原初神秘色彩,未被引申為現代常用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寄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解釋:

1.妖術說(主流含義)

指傳說中一種通過妖術轉移痛苦的方術,能将所受的杖擊(刑罰)轉移到其他物體上,使受刑者逃脫痛楚。該說法多見于古籍記載,例如:

2.暫離或求助說(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一種古代習俗:暫時離開或遇到困難時,将拐杖寄放在親友家中,象征暫時離别或尋求幫助。但該說法缺乏明确古籍佐證,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義的引申解讀。

補充說明

建議在解讀古籍時優先參考妖術說,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書影》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簸汰不挑之祖不約兒赤藏修佁儗牀單出位賜祭翠煙膽大于身調猱遁名匿迹莪蒿貫比鼓吹喧阗瞽曠何樹荒耄滑雪晖晖壺中物江歌薦枕席矯廉蛟眉拘管開境栲楚筷子舞狂瞽浪當狼胡涼津津聯袂聊且靈俗露滴落瓠埋輪幔室沒巧不成話枿枝苤藍破財清渫神不守舍釋生取義飾言送卷頭談宗頭市妄念我執無明五世想當然閑田小氣鬼洗耳翁心浮氣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