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藏脩 ”。 《禮記·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遊焉。” 鄭玄 注:“藏謂懷抱之;脩,習也。”後以“藏修”指專心學習。 唐 牟融 《題孫君山亭》詩:“長年樂道遠塵氛,靜築藏修學隱淪。” 明 宋濂 《恒山精舍記》:“恆山精舍者, 盱江 王君 伯昭 藏脩之所也。”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今日特請 微之 過來,撮其要旨,講論一番,庶麗澤不虛,藏修有待。”
“藏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詞源與核心含義
源自《禮記·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鄭玄注:“藏謂懷抱之;修,習也。”。本義指專心學習,強調将學問内化于心并持續研習。
字形與讀音
傳統語境
多用于描述學者或文人專注治學的狀态,如唐代牟融《題孫君山亭》詩:“長年樂道遠塵氛,靜築藏修學隱淪。”。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隱藏修養、謙遜低調,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現代演繹,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藏修”本義強調專注學習,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現代語境中可能衍生出謙遜内斂的含義,但需注意區分傳統與引申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及鄭玄注疏。
《藏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包含了兩個字:《藏》和《修》。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通過修煉來修養自己的心靈。
詞語《藏修》的第一個字《藏》拆分部首是《⺧》,它有十三個筆畫。第二個字《修》的拆分部首是《彡》,它有六個筆畫。
《藏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文獻中的修行概念。在繁體字中,這個詞表達為《藏修》不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詞語《藏修》的字形可能有輕微的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藏修》的例句:
和《藏修》相關的組詞有:
- 平靜修行
- 心靈修煉
- 内心修養
- 禅修
近義詞:
- 靜心修行
- 冥想
- 内觀修行
反義詞:
- 放縱
- 愚昧
- 糜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