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位的意思、出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位的解釋

越位;超越本分。《易·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王弼 注:“各止其所,不侵害也。” 唐 李翺 《勸河南尹複故事書》:“伏望不輕改二百年之舊禮,重惜一時之所未達,意盡詞真,無以越職出位言為罪,幸甚。” 宋 洪邁 《容齋五筆·白居易出位》:“ 白居易 為左贊善大夫,盜殺 武元衡 ,首上疏,請亟捕賊。宰相嫌其出位,不悅。”《明史·徐懋學傳》:“我國家諫無專官,今他曹稍有建白,不曰出位,則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長壅蔽之漸,是為阻抑。”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夫以盡職為出位也,孰肯為盡職者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位”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原意
    源自古代漢語,指“越位;超越本分”。例如《易·艮》中強調“思不出其位”,即言行應守本分,不逾越職責範圍。唐代文獻也記載,白居易因上疏言事被指責“出位”,最終被貶官。

二、古代應用場景

  1. 政治與道德層面
    多用于批評官員或學者越職言事。如《容齋五筆》提到,白居易因率先上奏觸怒權貴,被認為“出位”而遭貶谪。
  2. 社會規範
    強調個人需安守本分,如“思不出位”成為傳統儒家思想的重要準則。

三、現代延伸含義

  1. 娛樂文化領域
    源自香港,形容明星或公衆人物通過出格行為吸引關注,例如穿着大膽、言行誇張等。
  2. 商業與營銷領域
    指企業通過差異化定位打破行業常規,如避開主流競争賽道,建立新市場規則。

四、語境與褒貶變化

五、總結

“出位”的核心是超越既定界限,但其評價取決于具體場景:古代強調規範約束,現代可體現突破性思維,也可能暗含浮躁或失當行為。理解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意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位

《出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行為或言語舉止超出尋常,與常規不同。例如,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衆,超過了其他人,可以說他在這個領域中出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出位》的拆分部首是,其中表示動作的起源,表示行動的終止。根據五筆輸入法,它的五筆編碼是25344,總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

《出位》這個詞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漢語中。它的最早出現可以在《詩經·魏風·硜鹿》中找到:“凡民有出,如水有源。”這裡的“出”即為出位之意。

繁體

《出位》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出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候的《出位》寫作「甪位」。其中的「甪」是當時的一個部首,表示木槌的形狀。

例句

1. 他在音樂界的表現非常出位,成為了一位備受矚目的音樂家。

2. 這個學生在數學競賽中脫穎而出,展現了自己出位的才華。

組詞

1. 出類拔萃

2. 出人頭地

3. 出衆

近義詞

1. 突出

2. 超越

3. 脫穎而出

反義詞

1. 低調

2. 平庸

3. 隱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