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蕩。謂行為放蕩。 清 郝懿行 《宋瑣語·言诠》:“今人以浪抗為不牢固之意,此之所言似謂浪當無檢也。” 西子 《吳剛奪槍》:“他推着一輛獨輪車……他一不推吃酒賭6*錢的浪當漢,二不推看燈趕會的大姑娘,他專推鬼子和二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浪當漢語 快速查詢。
“浪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浪蕩”,多指行為放蕩、不檢點。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析:
詞義
表示行為放縱、缺乏約束,常用于形容生活作風散漫或品行不端的人。例如清代郝懿行在《宋瑣語·言诠》中提到:“浪當無檢”,即指不注重自我約束的狀态。
構詞
曆史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郝懿行的考證和西子的小說《吳剛奪槍》中,均用“浪當漢”指代嗜賭酗酒、品行不佳的人。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較少單獨使用“浪當”,多與“浪蕩”混用,常見于方言或文學作品中,如“浪當漢”等表達。
清代例證:
“今人以浪抗為不牢固之意,此之所言似謂浪當無檢也。”(《宋瑣語·言诠》)
現代例證:
“他一不推吃酒賭錢的浪當漢,二不推看燈趕會的大姑娘。”(《吳剛奪槍》)
在古詩詞中,“浪當”偶現比喻性用法,如“破浪當自茲”(宋代李呂)、“翠浪當筵浮綠蟻”(明代韓日缵),此處“浪當”為“波浪激蕩”的實義,與行為放蕩無關。需結合上下文區分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中的文獻來源。
浪當(làng dāng)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浪的拆分部首為水,總筆畫數為10畫;當的拆分部首為門,總筆畫數為5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的來曆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證明。
在繁體字中,浪當的寫法為「浪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資料記載,浪和當在古時的寫法為:浪字寫作「浪當」,而當字寫作「當」。這種古代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浪當不羁,令人難以琢磨他的真實意圖。
2. 在藝術創作中,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浪當的元素,以突出個性和創新。
3. 面對重要的考試,我們不能浪當大意,應該認真備考。
組詞:浪費、浪漫、浪子、當代、當場、當天。
近義詞:不羁、放縱、放肆、豪放。
反義詞:克制、穩健、規矩、拘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