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我執的意思、我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我執的解釋

見“ 我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我執”是佛教核心概念,指對“自我”的虛妄執着,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我執”源于梵語ātma-grāha,又稱“我見”,指人們将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成的身心現象誤認為真實、獨立、恒常的“我”。這種執着包含對肉體、意識、體驗等一切現象的固守,認為它們是實有存在且能被“我”主宰。

二、核心内涵

  1. 虛幻認知:佛教認為身心本質是虛幻的聚合體,但人們因無明(愚癡)将其視為真實,産生“我”的錯覺。
  2. 自我中心化:執着于“我”的存在,導緻以自我為中心,衍生出自大、自卑、貪婪等心理狀态。
  3. 二元對立:将“我”與外界割裂,産生“我”與“他者”的分别心,進而引發煩惱與痛苦。

三、分類與表現

分類依據 類型 特征
内容 人我執 執着于“自我”實有,如身份、地位、情感等
法我執 執着于外境(如財富、名譽)為實有
産生方式 分别我執 後天觀念形成的執着(如社會價值觀影響)
俱生我執 與生俱來的本能執着(如對身體的天然認同)

四、影響與破除

五、擴展理解

現代心理學中的“自我認同過度”與我執有相似性,但佛教更強調對“實我”的徹底否定。例如,因工作失利而抑郁,本質是執着“能力卓越的我”這一虛妄認知。

(注:完整學術定義可參考《唯識述記》等典籍,實踐方法需結合具體修行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我執》

《我執》是一個漢字詞,表示對自我的執着、固執和自以為是的态度。在佛教中,相信“我執”是痛苦和無明的根源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我執》的部首拆分為“手部”,并且由6筆構成。

來源

《我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佛教強調解脫和放下執着的重要性,認為執着是導緻痛苦和苦難的根源之一。因此,《我執》這個詞在佛教中被廣泛使用,提醒人們要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執着。

繁體

《我執》的繁體字為「我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我執」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太過于我執,不願意聽取别人的意見。

2. 解脫「我執」是實現内心平靜的關鍵。

3. 這部電影深入剖析了人們的「我執」心理,并引發觀衆的思考。

組詞

1. 我心執着

2. 批判我執

3. 擺脫我執

近義詞

1. 自以為是

2. 偏執

3. 固執

反義詞

1. 放下執念

2. 虛心

3. 無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