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俚窳的意思、俚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俚窳的解釋

俚俗,粗劣。 清 龔自珍 《<錢吏部遺集>序》:“詩十卷,無嚣濁俚窳俶詭之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俚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字法和古籍用例中綜合考據。根據權威辭書及文獻記載,其釋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本義指粗劣低下

“俚”本義為鄙俗、不文雅(《說文解字》:“俚,聊也”),

“窳”意為粗劣、敗壞(《廣雅》:“窳,惡也”)。

二字組合後,強調事物品質的庸俗拙劣。如清代考據著作《通俗編》引《漢書·地理志》注:“窳,惰也。俚窳謂苟且惰嬾之習”, 指向因懈怠而導緻的粗制濫造。


二、引申為風俗或行為的鄙陋

在文化語境中,“俚窳”常批判社會風氣的浮薄衰敗。如明代《萬曆野獲編》評地方習俗:“其民俚窳而少積聚”, 形容民風苟且且缺乏勤勉精神。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亦以“俚窳之文”指代内容空洞、格調低下的作品。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漢書·地理志》:

    “楚有江漢川澤之饒……信巫鬼,重淫祀。而漢中淫失枝柱,與巴蜀同俗。”顔師古注:“‘失’讀曰‘佚’。‘佚’與‘逸’同……‘枝柱’言意相節卻,不相從也。‘俚窳’謂苟且惰嬾也。”

    (此處“俚窳”直指民性怠惰)

  2. 《清史稿·食貨志》:

    “田多俚窳,戶鮮蓋藏。”

    (形容土地貧瘠荒廢,民生凋敝)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俚”字釋義
  2. 《廣雅疏證》(王念孫),“窳”字考釋
  3. 《通俗編》(翟灏),卷四·品目
  4. 《萬曆野獲編》(沈德符),風俗篇
  5. 《文史通義》(章學誠),内篇·文德
  6. 《清史稿》,志九十五·食貨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文獻名稱及章節以供學術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俚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單字解析

3.文學用例

清代龔自珍在《<錢吏部遺集>序》中評價錢氏詩作時提到:“詩十卷,無嚣濁俚窳俶詭之言”,意指其詩無粗俗浮誇之語,凸顯雅正風格。

4.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描述對作品語言或風格的負面評價,強調俚俗與低劣的雙重特質,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5.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螯蟹豹貓池堂萃聚道館釣奇獨來獨往娥姜水而立放印子粉黛高鲠耕鋤锢寝谷泉海螺家落賤稱尖擔兩頭脫椒風駕駛證荊翼酒藏羁心口辭闚儗累棊厲疾溜勢龍賓隆仁羅衾秘法偏安一隅婆兒棨戟輕口薄舌侵欲齊聖廣淵卻老還童佉盧文字山英射不主皮識辯時乖士紳守止薯蓣訟缿跳端提法拖玉襪子委過于人誤殺舞廳顯隱歗歌消亡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