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兩頭落空。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若與了一紙休書,那婦人就一道煙去了。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的尖擔兩頭脫?”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一折:“則怕你弄的喒做了尖擔兩頭脫。”
“尖擔兩頭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比喻因事物本身缺陷或策略失誤,導緻同時失去兩方面的利益,最終“兩頭落空”。其字面含義源于兩頭尖銳的扁擔無法穩定挑物,引申為無法兼顧的困境。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元代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第三折。劇中人物擔心若給妻子休書,對方會離開;若對方不嫁,則自己也會失去機會,最終“弄得尖擔兩頭脫”。
3. 用法與結構
4. 近義詞與場景
示例:
若公司為節省成本同時削減研發與市場投入,可能因産品落後和宣傳不足導緻銷量下滑,最終“尖擔兩頭脫”。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救風塵》原文或成語詞典中的詳細解析。
《尖擔兩頭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兩全其美,不管怎麼努力都會有某一方面的損失或得不到滿足。
成語《尖擔兩頭脫》的拆分部首是屍(shī)和蔔(bǔ)。其中,“屍”是身體部位的意思,“蔔”是相面術數的意思。筆畫總數為19畫。
《尖擔兩頭脫》這個成語出自古代小說《水浒傳》第三十五回:“隻報梁山泊山中,尖擔兩頭脫”的描寫。這是形容梁山泊的一夥人在偷盜過程中的慌亂和動作的形象化描述。
《尖擔兩頭脫》是繁體字的寫法。
在古代,成語《尖擔兩頭脫》的漢字寫法為:“鈐擔兩頭脫”,使用了古代的寫法和字體。
1. 他總是想盡辦法追求事業成功和幸福家庭,結果卻尖擔兩頭脫。
2. 考試前他為了抓住重點,卻放松了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結果導緻尖擔兩頭脫。
尖端、擔負、兩全其美
不可兼得、兩全齊美
兩全其美、兼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