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墨之神。 唐 馮贽 《雲仙雜記·陶家瓶馀事》:“ 玄宗 禦案墨曰龍香劑。一日,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即墨之精-- 黑松使者 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龍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分賜掌文官。”後因用指名墨。 元 泰不華 《桐花煙為吳國良賦》詩:“龍賓十二吾何有,不意龍文入吾手。”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書館題詩》:“芸葉分香走魚蠹,芙蓉妝粉養龍賓。”
“龍賓”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記載和典故來源進行辨析:
守墨之神
該釋義源自唐代馮贽《雲仙雜記·陶家瓶馀事》的典故。傳說唐玄宗禦用墨錠名為“龍香劑”,一日墨上出現小道士自稱“墨之精”——黑松使者,并稱文人的墨錠上皆有十二“龍賓”。玄宗遂将此墨分賜掌管文書的官員。後世因此用“龍賓”代指優質墨錠,如元代泰不華的詩句“龍賓十二吾何有,不意龍文入吾手”。
引申為才華出衆者(存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形容才華卓越的人,認為“龍”象征權威與智慧,“賓”代表受敬仰者。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記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需謹慎采用。
建議:學術或古文研究場景中,優先采用“守墨之神/名墨”的釋義;若涉及現代比喻義,需注明來源差異。
龍賓(lóng bīn)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龍”是一個漢字,它由“龍”字的“龍”部為部首,由四畫構成;“賓”也是一個漢字,它由“宀”部為部首,由九畫構成。
“龍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傳說中,龍被視為神話中的生物,代表着力量和吉祥。而“賓”則代表着來賓、客人的意思。因此,“龍賓”可以解釋為龍的賓客、貴賓。
“龍賓”的繁體寫法為「龍賓」。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就“龍賓”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可以是「龍賓」,用繁體字書寫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龍賓”這個詞的例句:
一些與“龍賓”相關的詞語: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龍賓”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