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迅猛。《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 孔穎達 疏:“厲,嚴猛;疾,捷速也。”《韓詩外傳》卷二:“國無道,則飄風厲疾,暴雨折木。” 唐 無名氏 《霜隼下晴臯》詩:“稜稜方厲疾,肅肅自縱橫。掠地秋毫逈,投身逸翮輕。”
(2).災疫。《逸周書·時訓》:“半夏不生,民多厲疾。”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下》:“聖王在上,則使民有時,而用之有節,則6*民無厲疾。”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聖王在上位,則6*民無厲疾,民免於四死而得四生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厲疾漢語 快速查詢。
厲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瘟疫或惡性傳染病。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傳染性強、緻死率高的疫病,強調其迅猛、兇險的特性。
例證:《周禮·天官·疾醫》載:“四時皆有厲疾。”鄭玄注:“厲疾,氣不和之疾。”此處指季節性爆發的惡性疫病。
二字組合凸顯疾病“暴烈迅猛”的特征。
先秦至漢代文獻中常見,如《呂氏春秋·季春紀》載“行秋令則民多厲疾”,指反常氣候引發的瘟疫。唐宋後逐漸被“瘟疫”“疫疠”等詞替代。
現代漢語雖少用,但在研究古籍、中醫文獻或曆史疫情時仍具學術價值。部分方言區(如吳語)保留“厲疾病”等說法,特指傳染性重症。
權威參考文獻:
“厲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迅速而猛烈,常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動作的劇烈程度。例如:
指嚴重的瘟疫或災病,多與民生相關。例如: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禮記》《逸周書》等古籍原文。
百尹贲門本支百世彼棄我取筆思鋋矛從居答報殚空低語地震計東道之誼枋相販子諷喻忿激光導纖維鬼青塊海警還山寒牎昊天不吊嘩疑灰除荊钗布裙兢兢業業精神徑自進退無據絶特可甚樂風六出祁山遛達溜門子流蘋籠官龍爪蔥慢傲墨模披麻帶索平調曲區署揉耳如無其事傷亂山貓兒神和詩牋十洲三島束紡死報四密陶淬題名鄉會亡從蚊煙香顯昂賢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