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種美好的德性。《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高陽氏 有才子八人……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孔穎達 疏:“齊者,中也,率心由道,舉措皆中也。聖者,通也,博達衆務,庶事盡通也。廣也,寬也,器宇宏大,度量寬弘也。淵者,深也,知能周備,思慮深遠也。” 清 朱之瑜 《勿齋記》:“然生而齊聖廣淵者,曠代而不一見,而世不乏聖人大賢者,曷故哉?”
“齊聖廣淵”是一個源自《左傳》的成語,指代四種美好的德性,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以下為詳細解釋:
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文公十八年》,原文記載高陽氏的八位賢才(“八恺”)具備“齊聖廣淵,明允笃誠”的品德。
四字分釋
整體含義
四字合稱,代指兼具中正、通達、寬厚、深遠的完美德行,是古代對理想人格的高度概括。清代朱之瑜在《勿齋記》中也沿用此詞,強調品德修養的重要性。
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德才兼備的人物,或作為傳統文化中的品德典範。
參考資料: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國學大師、滬江詞典等權威解讀。
《齊聖廣淵》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相互推崇、同等尊重的意思。成語拆分為“齊”、“聖”、“廣”和“淵”四個字,其中:“齊”是部首為“齊”、總筆畫為12;“聖”是部首為“聖”、總筆畫為10;“廣”是部首為“廣”、總筆畫為3;“淵”是部首為“水”、總筆畫為11。
《齊聖廣淵》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四年》:“齊聖廣淵,莫之能長也。”在這個引申義中,成語表達了彼此推崇、同等尊重的意思。
《齊聖廣淵》的繁體字為「齊聖廣淵」。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齊聖廣淵》,古時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差異,但整體漢字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1. 所有的同行業競争對手都應該相互齊聖廣淵,共同進步。
2. 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齊聖廣淵,互相尊重,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形容詞:團結齊聖廣淵、充滿齊聖廣淵、互助齊聖廣淵。
動詞:體現齊聖廣淵、弘揚齊聖廣淵、追求齊聖廣淵。
平等相待、同等重視、互相尊重、平起平坐。
争風吃醋、攀比嫉妒、相互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