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臨危不撓的意思、臨危不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臨危不撓的解釋

臨危不屈。形容英勇堅貞。《周書·孝義傳論》:“ 李棠 、 柳檜 竝臨危不撓,視死如歸,其壯志貞情,可與青松白玉比質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臨危不撓”是一個成語,指遇到危險時毫不屈服,形容人英勇堅貞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lín wēi bù náo,意為在面臨危難時保持堅定,不退縮、不妥協。其中“撓”指彎曲、屈服,引申為在困境中堅守氣節。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周書·孝義傳論》:“李棠、柳桧并臨危不撓,視死如歸,其壯志貞情,可與青松白玉比質也。”,通過曆史人物的事迹強調堅韌不屈的精神。

  3. 用法與語法
    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人在危急關頭的表現。例如:“他在敵人威逼下臨危不撓,展現了民族氣節。”。

  4.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臨危不屈”“視死如歸”,英文可譯為“not to yield in the face of danger”。

  5. 語境示例
    適用于贊美英雄人物或強調道德操守的場景,如曆史記載、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刻畫,或現代語境中表彰堅守原則的行為。


以上信息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文獻及用法解析,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擴展内容,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危不撓

臨危不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面臨危險或困難的時候,能夠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拆分部首和筆畫:臨(二丨土)、危(蔔八刀)不(一丨)撓(扌堯)。

來源:《臨危不顧》出自《北史·華嚴傳》的記載,形容南朝梁朝人華嚴寺主持慧遠菩薩在梁武帝侯景圍攻下,仍然堅守華嚴寺,展示出頂禮躬行的高尚品德。

繁體:臨危不撓。

古時候漢字寫法:臨危不撓。

例句:他在團隊遇到困難時展現出了臨危不撓的毅力和勇氣。

組詞:臨危不懼、臨危不屈、堅持不懈。

近義詞: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始終如一。

反義詞:膽怯、退縮、動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