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意思、常德的詳細解釋
常德的解釋
謂始終不變的品德。《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案: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常德”作“恒德”。 宋 歐陽修 《六一筆記·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宋 葉適 《宋鄒鄉墓志銘》:“蓋性有樂地,身有常德,質合道,器合仁,不教而自至也。”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常德”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從以下兩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作為漢語詞彙的哲學内涵
-
核心釋義
指始終不變的品德或恒常的道德準則,源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原文通過“常德不離”“常德乃足”等表述,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堅守本心的處世哲學。如宋代歐陽修在《誨學說》中以玉喻人,指出“玉有不變之常德”。
-
延伸内涵
發展為成語後,特指為人處世一貫正直、堅守原則的品格。《查字典》解釋其由“常”(持續)與“德”(道德)組合而成,強調道德操守的穩定性。
二、作為地名的曆史淵源
-
城市概況
湖南省地級市,古稱武陵、朗州,别稱柳城,現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
名稱演變
-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由朗州更名鼎州,後定名“常德”,取自《道德經》“為天下溪,常德不離”
- 寓意“上行德政,下安本分”,體現儒家治國理念與道家哲學的結合
-
文化象征
名字融合“常”(長久)與“德”(道德),既寄托對恒久美德的追求,也暗含城市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理念
注:如需了解常德方言等延伸内容,可查看相關搜索來源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德》這個詞是指中國湖南省的一個城市,也是該地的地級市。它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産和風景名勝。以下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常德》這個詞的部首是“巾”,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常德》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記載。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關于“常德”這個地名的記載,但具體的來源已不可考。
繁體:《常德》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常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人們使用篆書或隸書來書寫漢字。《常德》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具體的寫法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例句:我計劃下個月去常德旅遊。
組詞:常德市、常德人、常德風景區等。
近義詞:常州、德陽,這兩個詞與《常德》在發音或意義上有些相似。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常德》對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