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危不屈。形容英勇坚贞。《周书·孝义传论》:“ 李棠 、 柳檜 竝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
“临危不挠”是一个成语,指遇到危险时毫不屈服,形容人英勇坚贞的品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拼音为lín wēi bù náo,意为在面临危难时保持坚定,不退缩、不妥协。其中“挠”指弯曲、屈服,引申为在困境中坚守气节。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周书·孝义传论》:“李棠、柳桧并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强调坚韧不屈的精神。
用法与语法
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在危急关头的表现。例如:“他在敌人威逼下临危不挠,展现了民族气节。”。
近义词与延伸
近义词包括“临危不屈”“视死如归”,英文可译为“not to yield in the face of danger”。
语境示例
适用于赞美英雄人物或强调道德操守的场景,如历史记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或现代语境中表彰坚守原则的行为。
以上信息综合了词典释义、历史文献及用法解析,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扩展内容,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
临危不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面临危险或困难的时候,能够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拆分部首和笔画:临(二丨土)、危(卜八刀)不(一丨)挠(扌尧)。
来源:《临危不顾》出自《北史·华严传》的记载,形容南朝梁朝人华严寺主持慧远菩萨在梁武帝侯景围攻下,仍然坚守华严寺,展示出顶礼躬行的高尚品德。
繁体:臨危不撓。
古时候汉字写法:临危不挠。
例句:他在团队遇到困难时展现出了临危不挠的毅力和勇气。
组词:临危不惧、临危不屈、坚持不懈。
近义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始终如一。
反义词:胆怯、退缩、动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