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微的志向。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空穢君之園池,徒慙君之稻粱,願引身而翦迹,抱末志而幽藏。”
“末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ò zhì,由獨體結構的“末”和上下結構的“志”組成。其核心含義是卑微的志向,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表達謙遜或自嘲的态度。
詞義
指微不足道的志向或抱負,帶有謙抑色彩。例如南朝宋詩人鮑照在《野鵝賦》中寫道:“願引身而翦迹,抱末志而幽藏”,以“末志”自喻野鵝的卑微心願,暗含退隱之意。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野鵝賦》,後多用于古典文學中表達個人志向的謙稱。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小說或學術讨論中仍可見到,如提到林文靜的故事中引用“末志”以呼應人物性格。
相關擴展
“末志”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適用于表達謙遜或自述志向時的文學化表達,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特定語境中能體現語言的雅緻感。
末志(mò zhì)這個詞的意思是最後的願望或決心。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木字旁,表示與木有關的事物,右邊是心字旁,表示與心理或情感有關的事物。
末志的拆分分别是木字旁(朩)和心字旁(心)。其中,木字旁表示與木有關的内容,心字旁則表示與心理或情感有關的事物。
末志一詞源于《莊子·天下篇》:“末者,木也。”古時候,末志的寫法是“朩”。現在常用的簡化字寫法中,“末”是指木頭的根部,而“志”是指人的志向或決心。繁體字的寫法與簡化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在《康熙字典》上查到。末志在古時候寫作“朩誌”,這是因為古代古人強調書寫字形的審美,所以每個字字形都進行了相應的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末志的例句:
1. 他以充滿末志的态度投身于新的工作中。
2.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全體員工都有堅定的末志。
3. 學生們在畢業典禮上表達了自己未來的末志。
與末志相關的組詞有:
1. 初始志向:最初的決心或目标。
2. 徹底心志:徹底的願望或決心。
3. 追求心志:追尋的願望或決心。
4. 改變志向:改變原有的決心或目标。
與末志意思相近的詞語是:志向、心願、決心。
與末志意思相反的詞語是:退志、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