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桅杆兩邊的繩索。船行駛時下垂,停泊時用以攬船。 宋 蘇轼 《慈湖夾阻風》詩之一:“捍索桅竿立嘯空,篙師酣寝浪花中。” 清 錢謙益 《徐州雜題五絕句》之四:“ 磨盤嶺 過出 淮 東,捍索如雷百丈洪。”
“捍索”一詞的含義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存在兩種解釋:
指桅杆兩側的繩索,主要用于船隻停泊時固定船體。該釋義被多數權威來源支持:
少數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堅決捍衛正義,抵抗邪惡”,但未見于權威古籍或常用成語詞典,可能與詞語混淆相關。
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遇到“捍索”時,優先采用桅杆繩索的釋義;若在非專業詞典中作為成語出現,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捍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捍衛、抵抗、防禦。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捍”和“索”。下面對它們進行拆分和解析。
捍索的左邊部分是“捍”,它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10。右邊的部分是“索”,它的部首是糸,筆畫數為10。
捍索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出處。但根據字義分析,捍索意味着抵禦和防衛,可以看出它是源于人們保護自身權益和領土安全的行為。
捍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捍索”。繁體字是相對于簡化字而言的,它保留了字形較多的特點。
捍索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緻保持了現在的字形。古代的漢字寫法變體較多,因此無法确定具體的古代寫法。
1. 作為一名軍人,他捍索祖國的疆土,英勇抵抗侵略者。
2. 她不屈不撓,捍索自己的權益,最終得到了公正的裁決。
1. 保衛、抵禦、守護
2. 保護、抵抗、阻擋
3. 防守、捍衛、保衛
1. 抵禦、抗擊、反抗
2. 防止、抵抗、避免
3. 水抗、反擊、拒守
1. 遷就、聽任、屈服
2. 放棄、投降、讓步
3. 漠視、妥協、退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