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孫;後裔。 漢 劉向 《九歎·逢紛》:“伊 伯庸 之末胄兮,諒皇直之 屈原 。”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天開之祚,末胄稱王。” 清 龔自珍 《武顯将軍福建海壇鎮總兵官丁公神道碑銘》:“ 丁 氏出自 齊太公 之孫 丁公 ,世霸 營邱 ,末胄播遷,入本朝,家於 江 南之 通州 。”
“末胄”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ò zhòu,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指子孫、後裔,尤其用于描述家族傳承中的後代()。例如:
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社會或組織中地位低微、輩分較低的人()。例如:
可譯為descendants 或posterity,具體語境需結合使用()。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見,且需區分“後裔”本義與“地位低微”的比喻義,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九歎·逢紛》《王仲宣诔》等文獻()。
末胄(mò zh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末代皇族或末代貴族。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家族或血統的最後一代,通常指代這個家族或血統的繁榮和輝煌已經逐漸消失或滅絕。
末胄的部首是月,筆畫數為12。
末胄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繁體字“末胄”和簡體字一樣寫。
在古時候,末胄這個詞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廣韻》中的寫法為“末杪”,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末休”,而在《爾雅·釋詁》中的寫法為“末就”。這些寫法都表達了“末代衰敗”的意思。
1. 這個家族已經沒有繼承人了,他們是真正的末胄。
2.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太多末胄的命運是悲慘的。
末代、胄子、衰胄、病胄、末世胄等。
近義詞:末世、衰敗、沒落、末流。
反義詞:盛世、昌盛、興旺、繼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