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的北面。 唐 杜牧 《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詩:“雲暖採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2).特指 五嶺 以北。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水松》:“水松,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土産衆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無偑服者。 嶺 北人極愛之。”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無心思 嶺 北,猿鳥莫相撩。”
“嶺北”一詞的含義可從地理和曆史兩個維度進行解釋,具體如下:
山的北面
指山脈的北側區域,屬于自然地理概念。例如唐代杜牧在《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中提到的“雲暖採茶來嶺北”,即描述山北的采茶場景。
特指五嶺以北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等)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界山脈,“嶺北”在曆史上常代指中原文化影響較深的區域。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提到“嶺北人極愛之”,即指五嶺以北的居民。
元代設嶺北行省,其轄地包括今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亞南部,政治中心為和甯(即哈拉和林)。該地區以遊牧經濟為主,農業亦有發展,東接遼陽行省,南鄰甘肅行省。
唐代韓愈詩句“無心思嶺北”,以及杜牧的詩作,均體現了“嶺北”在文學中作為地理意象的運用,常與邊塞、荒遠之地相關聯。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記載及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如需進一步了解元代嶺北行省的具體範圍,可參考詳細描述。
嶺北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描述地理位置。嶺指山脈,北指北方。因此,嶺北即指北方山脈地區。
嶺由山字旁(山)和令(令牌)組成,共有8筆。
北由單立人(大)和卩(封印)組成,共有5筆。
嶺北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四年》中,後來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彙,用來指代北方山地。
嶺北的繁體寫法為「嶺北」。
在古代,嶺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西漢時期的古籀文中,嶺北寫作「岣北」。
1. 我們正計劃去嶺北旅遊,感受那裡的壯美山川。
2. 嶺北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物産豐富的地方。
1. 嶺南:指南方山地。
2. 嶺上:指山脈的上部。
3. 嶺下:指山脈的下部。
4. 山嶺:指連綿起伏的山脈。
山地、山區、山陵
平原、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