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以進貢之墨。後亦稱名貴的墨。 明 高濂 《遵生八箋·燕閑清賞·論墨》:“ 張遇 造易水貢墨, 懷民 遺 東坡 墨名青煙煤。”
貢墨是古代用于進貢的優質墨品,後泛指名貴墨錠。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貢墨指古代臣民或地方政府按規定向朝廷進貢的墨,也包含官員為讨好帝王特别定制的墨品。這類墨以品質上乘、制作精良著稱,如宋代徽州每年需進貢"大龍鳳墨"千斤。
分類特征
工藝特點 采用頂級松煙或油煙為原料,墨模雕刻精細,通體常飾以鎏金紋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記載張遇所制"易水貢墨"便是典型代表。
曆史地位 清代留存貢墨最多,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現多藏于博物館。其制作标準影響後世制墨工藝,成為文房珍品的重要品類。
注:更多具體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及古代文獻記載。
貢墨(gòng m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介紹貢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貢墨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白”(冖),其中“⺉”表示水的意思,而“白”表示墨。貢墨的筆畫數為12畫。
貢墨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中國的皇帝和貴族貢獻自己的貴重寶物以示忠誠和尊敬。其中,“貢”指貢獻,“墨”則指墨汁,因此貢墨指的是以墨汁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或貴族。
在繁體中,貢墨的寫法為「貢墨」。
古代的貢墨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來說,貢墨的寫法主要是由舞字旁加上水旁組成的。
貢墨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所以例句比較難找到。以下是一個使用貢墨的例句: "在古代,貢墨被視為一種珍貴的貢品,用來表達對皇帝的敬意和忠誠。"
貢墨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貢品(gòng pǐn,貢獻的物品),墨汁(mò zhī,用于寫字、繪畫的墨水)等。
在貢墨的近義詞中,可以使用貢獻(gòng xiàn),表示貢獻給上級或皇帝的意思。
目前,貢墨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所以很難找到與之完全相反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