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盾鼻的意思、盾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盾鼻的解釋

盾牌的把手。 唐 韓翃 《寄哥舒仆射》詩:“郡公盾鼻好磨墨,走馬為君飛羽書。”《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 荀濟 ﹞與上有布衣之舊,知上有大志,然負氣不服,常謂人曰:‘會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宋 陸遊 《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征 遼 詔下倘可期,盾鼻猶堪試殘墨。” 清 趙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見贻展誦之馀為題長句兼懷亡友璞函》詩:“矛頭米淅咽風餐,盾鼻墨磨揮露布。” 梁啟超 《*********未來記》第四回:“盾鼻墨痕人不見,向天涯,空讀行行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盾鼻”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 基本釋義
    指盾牌的把手部位,即手持盾牌時握持的結構部分。這一含義在《漢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屬于古代兵器術語。

  2. 文學典故中的引申義
    古代文人常用“盾鼻磨墨”的典故,代指在軍旅或緊急情況下撰寫檄文。例如:

    • 宋代陸遊《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中寫道:“征遼诏下倘可期,盾鼻猶堪試殘墨”;
    • 清代趙翼詩句“盾鼻墨磨揮露布”,也化用了此意。
      這裡的“盾鼻”被比喻為臨時硯台,體現古代文人的戰争場景書寫方式。

補充說明:需注意部分網頁提到的“盾形鼻”屬于現代醫學中對鼻型的描述(如),與“盾鼻”原意無關,需結合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盾鼻(dùn b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讓我為您提供關于盾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盾(部首:⻜,4筆):古代用于保護身體的防護裝備。 - 鼻(部首:⺶,9筆):人和動物的嗅覺器官。 來源: 盾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理解為盾牌(保護)和鼻子(嗅覺)的組合。形象地描述了具有強烈嗅覺能力的人或動物,就像一個能夠保護自己的盾牌一樣。 繁體: 盾鼻的繁體為「盾鼻」。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盾鼻的寫法和今天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像是一隻盾鼻,能夠迅速察覺到附近的危險。 2. 這隻獵犬因為盾鼻能力出衆,成為了獵人的得力助手。 組詞: 盾鼻這個詞目前在漢語中較少出現組詞的情況,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形象地描述了強大嗅覺能力的詞語。 近義詞: 強鼻、敏鼻 反義詞: 鈍鼻、遲鈍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