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調的意思、常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調的解釋

(1).長期調和。《列子·黃帝》:“陰陽常調,日月常明。”

(2).平常戲狎。《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前日雖因常調,得為密坐,雖讌飲彌日,其於别遠會稀,猶不盡其勞積也。” 呂向 注:“常調,謂常戲。”

(1).固定的音調。《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舟無推陸之分,瑟非常調之音。” 晉 左思 《魏都賦》:“金石絲竹之恒韻,匏土革木之常調。”

(2).引申為陳舊的論調。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八五回:“況種族革命,已成常調。”

(3).定額賦稅。《後漢書·韋彪傳》:“農人急於務而苛吏奪其時,賦發充常調而貪吏割其財,此其巨患也。”《魏書·高宗紀》:“自今常調不充,民不安業,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隋書·食貨志》:“常調之外,逐豐稔之處,折絹糴粟,以充國儲。”

(4).按常規遷選官吏。 唐 高適 《宋中遇劉書記有别》詩:“幾載困常調,一朝時運催。”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仕宦不逾常調,計典不入上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調"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一、音樂層面 指固定的音律組合形式,《樂府詩集·郊廟歌辭》記載:"雅樂常調,皆遵宮商角徵羽五聲之序",這種調式體系在唐代宮廷音樂中形成規範,成為古代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官職制度 在吏部诠選中特指常規的官員任免程式,《資治通鑒·唐紀》胡三省注:"常調者,守常資考滿遷授,不待别制",說明該制度強調按固定年限與資曆進行職務調整,與"特擢"選拔機制形成對照。

三、文學創作 用于描述詩詞創作的固定格律,清代《欽定詞譜》将《浣溪沙》《鹧鸪天》等詞牌歸為"常調體",特指那些具有明确字數、平仄、用韻規則的标準化詞體格式。

主要參考資料:

  1.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3. 中華書局《資治通鑒》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常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長期調和
    指事物長期保持協調平衡的狀态。如《列子·黃帝》提到“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強調自然規律的和諧。

  2. 平常戲狎
    表示日常的戲谑或調笑。例如曹植《與吳季重書》中“前日雖因常調,得為密坐”,呂向注解為“常調,謂常戲”。


二、曆史與制度相關

  1. 宋代官制用語
    指官員按常規升遷的制度,稱為“常調官”。宋代判、司、簿、尉等基層官員,根據出身、考核等條件晉升至錄事參軍或下州令、錄等職位。俗語“家常飯好吃,常調官好做”即形容此類官職的穩定性。

  2. 定額賦稅與官吏遷選
    曆史上也指固定的賦稅(如《後漢書·韋彪傳》提及“賦發充常調”)以及按常規選拔官吏的制度(如《魏書·高宗紀》記載)。


三、文學與藝術引申

  1. 固定音調或陳舊論調
    在文學中可指固定的音律,如《後漢書》提到“瑟非常調之音”;也引申為陳舊的言論,如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中“種族革命,已成常調”。

“常調”在不同語境下涵蓋自然調和、日常互動、官僚制度、經濟政策及文學表達等多重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例,可參考《列子》《後漢書》等古籍,或宋代官制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包胥波池材女樂宸掖侈麗闳衍斥謬撺斷代購倒日帝功踶馬董一貳公逢場竿木鳳邸風起雲布弗是更漏廣播衛星地面站臌脹汗漬漬诃逐花邊錢花郎皇澗還元返本灰滞夾剪艙磵澌剪紙片校改雞蔔禁令濟世愛民酒齊極役饋攜良幹六禽樓車鸾鷄慢慢冥阨青枝綠葉親穆覰探區土肉皮軟科學殺黑傷化敗俗傷嗟試香松柹田徑運動通問頽景退送托芘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