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速行進的船。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峤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隱汀絶望舟,騖棹逐驚流。”
“骛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拆分和文學語境兩方面理解:
字義解析
詞義解釋
結合兩字,“骛棹”原指急速行進的船,常見于古詩文。例如南朝謝靈運的詩句“隱汀絕望舟,骛棹逐驚流”,描繪船在激流中快速前行的景象。
擴展用法
現代語境中,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行動迅捷如飛,但此用法相對少見,更多保留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
注意:需區分“骛”與“鹜”(野鴨),避免混淆。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賞析場景。
《骛棹》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漢語詞語,意思為勉力劃槳,努力奮鬥,形容人拼命向前進取的樣子。
《骛棹》由“骨”和“木”兩個部首組成。
拆分筆畫為:骨-9畫;木-4畫。
《骛棹》是古代文獻中常見的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一年》中。原文為“骛棹于江湖”,意為奮力扒槳劃船在江湖水面上行進。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奮力拼搏的意思。
《骛棹》的繁體字為「騖櫂」。
古時候《骛棹》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隨着演變和寫字規範的變化,曆史上出現過一些不同的寫法。然而,當前的《骛棹》寫法已相對固定。
1. 他在拼搏奮鬥中骛棹,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 面對挑戰,我們要像骛棹般拼盡全力向前沖。
3. 張海明一直骛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組詞:勉力骛棹、奮力骛棹。
近義詞:奮發努力、拚命努力。
反義詞:懈怠、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