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縧的意思、赤縧的詳細解釋
赤縧的解釋
紅色絲縧。 唐 杜甫 《荊南兵馬使趙公大食刀歌》:“ 蒼水 使者捫赤絛, 龍伯 國人罷釣鼇。” 楊倫 箋注:“赤絛,以赤色絲為繩,刀飾也。”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縧的解釋 縧 (縧) ā 用絲線編織成的花邊或扁平的帶子,可以裝飾衣物:縧子。縧帶。絲縧。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赤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解釋
“赤縧”指紅色絲縧,即用紅色絲線編織成的帶子或裝飾物,常用于衣物、器物等。例如唐代杜甫《荊南兵馬使趙公大食刀歌》中提到的“蒼水使者扪赤縧”,楊倫箋注解釋為“以赤色絲為繩,刀飾也”。
-
出處與文學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杜甫的詩作,描述刀劍的裝飾。詩中“赤縧”作為刀柄或刀鞘的紅色絲繩,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體現了古代器物裝飾的考究。
-
字義分解
- 赤:指紅色,象征鮮明或忠誠,如“赤膽”“赤誠”;也可表示裸露(如“赤腳”)或空無(如“赤手空拳”)。
- 縧(tāo):用絲線編織的扁平帶子,多用于衣物、器具的邊飾,如“絲縧”“縧帶”。
-
用途與文化意義
古代“赤縧”不僅用于刀劍裝飾,也可能作為服飾配件(如腰帶、衣緣),兼具功能性與等級、審美的象征意義。紅色在傳統文化中常與吉祥、權威關聯,進一步強化了其裝飾價值。
“赤縧”是古代對紅色絲質裝飾帶的特定稱謂,多見于詩文與器物描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縧(chì guǒ)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首先,赤縧可以指代紅色的絲繩,多用于民間信仰儀式中。其次,赤縧也可指代紅色的饅頭,這是一種傳統的面食。
對于赤縧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由赤(紅色)和縧(絲繩)兩個部首組成。赤的拆分部首為火,筆畫為二;縧的拆分部首為纟(紡織品),筆畫為五。
赤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人們将紅色視為吉祥的象征,用紅繩來驅邪、祈福。在民間信仰和宗教儀式中,紅繩被認為具有神秘的力量,能驅散災厄,保護人們的安全和幸福。而赤縧作為紅色繩子的代稱,其含義也蘊含了這種祈福和保護的期望。
關于赤縧的繁體寫法,一般是「赤絛」。在繁體字中,「绛」代替了簡體字中的「縧」。這種差異是由于繁體字在演變和傳承的過程中形成的,而在實際使用中兩者的意義沒有區别。
赤縧在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還是由赤和縧兩個字形組合而成。在古代文字記錄的時期,由于書寫工具的限制,漢字的形狀和結構也有所變化。不過,其基本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赤縧的例句:
1. 她系着一條赤縧,祈求平安。
2. 他讓我拿着赤縧繞在樹上,表示祝福。
3. 民間信仰中,赤縧被用于祈福儀式的道具。
赤縧的組詞:紅繩、綁繩、絲縧。
赤縧的近義詞:紅繩、綁繩、紅絲繩。
赤縧的反義詞:無。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