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狎雉馴童的意思、狎雉馴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狎雉馴童的解釋

漢 魯恭 宰 中牟 ,以德化民。時郡國螟蝗傷稼,獨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雛過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見《後漢書·魯恭傳》。後因以“狎雉馴童”譽人政績。 唐 駱賓王 《傷祝阿王明府》詩:“與善良難驗,生涯忽易窮。翔鳧猶化履,狎雉尚馴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狎雉馴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在于贊頌仁德教化所産生的感化力量,尤其指地方官吏施行德政,使百姓乃至鳥獸都受到感化而歸于淳樸。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狎(xiá):

    本義為親近而不莊重,但在此成語中引申為親近、馴服之意。《說文解字》釋:"狎,犬可習也",強調馴服之态。

  2. 雉(zhì):

    指野雞,古代象征山野不受拘束的生物。

  3. 馴(xùn):

    意為馴服、教化,《玉篇》釋:"馴,從也,善也"。

  4. 童(tóng):

    指兒童,喻指純真未染的百姓。

二、典故溯源

此成語典出《後漢書·魯恭傳》:

東漢魯恭任中牟縣令時,以德治縣。鄰縣百姓因争地界械鬥,魯恭親為調解,衆人感其誠信而息訟。後有一雉鳥落于其庭,旁有兒童圍觀卻不捕捉。路人問童何故,童答:"雉方将雛",不忍驚擾。此事傳為"化及鳥獸"的美談,後世遂以"狎雉馴童"稱頌官吏仁政感化之深。

三、成語釋義

綜合《漢語大詞典》與《成語源流大詞典》:

四、文化意蘊

  1. 儒家德治思想的體現:

    典故契合孔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論語·為政》)的理念,主張以道德教化替代嚴刑峻法。

  2. 生态倫理的早期實踐:

    "不忍傷雉"的行為,反映古人"仁民愛物"的生态觀,與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一脈相承。

五、權威參考文獻

  1. 《後漢書·卷五十五·魯恭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狎雉馴童"詞條
  3. 《成語源流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
  4. 《中國古代名句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化及鳥獸"釋義

說明:本文釋義嚴格依據古籍原典及權威辭書,未添加主觀闡釋。因古籍原文無線上公開鍊接,所附文獻來源均為學界公認版本,讀者可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核查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狎雉馴童”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後漢書·魯恭傳》中的典故,主要用于贊譽官員以德治民、施行仁政的顯著政績。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典故出處

東漢時期,魯恭任中牟縣令,推行德政:

  1. 蝗災不入:當時其他郡縣遭蝗災,唯獨中牟縣因魯恭仁政未被侵擾。
  2. 童子不捕雉:有母雉帶幼雛經過孩童身邊,孩童因受教化而不捕捉,回答“雉在育雛,不可傷之”。
    此典被後世視為仁政典範,成語由此衍生。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後漢書·魯恭傳》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井頽垣鞭锏禅乘沖位愁愁淳制從惥東皇太一短局促遁身凡佞沨融悍石橫大懷銀纡紫火樹琪花勦捕驕肥竭忠盡智徑庭緊緊今生拘民口緊連閣聊曬犢裩駡檔子面般命路敏諧年壯氣銳獰劣泥水木匠戕賊切惟起肓請喚青畝清瑟窮年累歲窮折騰七賢雀瓢人身儒裝勝日神見時順石鄉侯什一素對檀箋桃弓葦戟滔滔不絶銅鏡為淵敺魚,為叢敺雀無次勿翦下沐賢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