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葫蘆提的意思、葫蘆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葫蘆提的解釋

亦作“ 葫蘆蹄 ”。亦作“ 葫蘆題 ”。亦作“ 葫蘆啼 ”。猶糊塗。 宋 張耒 《明道雜志》:“ 錢穆父 内相本以文翰風流著稱,而尹京為近時第一……一日,因決一大滞獄,内外稱之。會朝處, 蘇長公 譽之曰:‘所謂霹靂手也。’ 錢 曰:‘安能霹靂手?僅免葫蘆蹄也。’” 宋 無名氏 《紅繡鞋·遇美》曲:“葫蘆題猜不破,死木藤無回活。” 元 關漢卿 《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猛見了傾國傾城貌,将一箇發慈悲臉兒朦着,葫蘆啼到曉。”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一折:“ 薛仁貴 本等是個莊農,倒着他做了官;我本等是官,倒着我做莊農,軍師好葫蘆提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我原為找這麼個地方兒,近着父母的墳塋,圖個清浄。誰倒是信這些因啊果啊、色呀空的葫蘆提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葫蘆提”是宋元時期的口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1. 基本詞義
    該詞意為“糊塗”,常寫作“葫蘆蹄”“葫蘆題”“葫蘆啼”等異體形式,多用于形容思維混亂、是非不明或處理事情不清晰的狀态。例如元曲《窦娥冤》中“念窦娥葫蘆提當罪愆”,即暗指官吏草率斷案。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 關漢卿在《窦娥冤》中通過“葫蘆提”批判司法腐敗,展現官吏斷案草率。
    • 《紅樓夢》“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葫蘆案”亦源于此詞,暗諷官場是非不分。
    • 宋代張耒《明道雜志》記載官員錢穆父自嘲“僅免葫蘆蹄”,指辦案勉強避免糊塗。
  3. 語言演變
    該詞在元曲中高頻出現,如張可久《醉太平·人皆嫌命窘》中“胡蘆提(葫蘆提)”,英譯本直譯為“稀裡糊塗”,印證其口語化特征。

總結來看,“葫蘆提”是帶有貶義的古白話詞彙,既用于日常口語,也作為文學隱喻,常影射社會不公或邏輯混亂的現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諷刺或自嘲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葫蘆提》的意思

《葫蘆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用葫蘆制成的提梁器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葫蘆提》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的艹部,筆畫為11畫。

來源

《葫蘆提》詞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楊維桢的《塞外瑣言》一書中,用以形容背負器物像葫蘆的人。

繁體

《葫蘆提》的繁體字為「葫蘆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并非像現在一樣統一,因此《葫蘆提》在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小明的祖父經常用葫蘆提來運送東西。

2. 農民在田間背着葫蘆提帶着工具。

組詞

1. 葫蘆:指一種頗具特色的蔬果,形狀呈葫蘆狀。

2. 提籃:指一種用來裝載東西的器具,常用于背負或提取行李物品。

3. 車筐:指一種車載物品的器具,形狀多為方形或圓形,用來裝載貨物。

近義詞

1. 汲水:指用提水器等工具從水源中取水。

2. 背簍:指用來背負貨物的一種器具。

反義詞

1. 放下:指将手中的物品放置到地面或其他平面上。

2. 搬運:指将貨物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