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課的意思、吏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課的解釋

對官吏政績的考核。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於是詔書屢下,勸農桑,責吏課,舉賢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吏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對官吏的考核、考課。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分解與基本含義:

    • 吏: 指官吏、官員,特指古代在官府中辦理具體事務的低級官員。《說文解字》釋“吏”為“治人者也”。
    • 課: 本義為考核、檢驗、督促。引申為對官吏政績、能力、品行等方面的評定與考察。《說文解字》釋“課”為“試也”。
    • 吏課: 因此,“吏課”即指對官吏進行的考核、考績。這是古代中國官僚制度中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目的是督促官吏盡職盡責,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升遷、獎懲。
  2. 曆史背景與制度内涵:

    • 吏課制度在中國古代源遠流長,是維系官僚體系運轉的關鍵環節。自秦漢确立官僚制度後,曆代王朝都建立了相應的官吏考核體系。
    • 吏課的内容通常包括官吏的德行、才能、勞效(政績)等方面。例如,唐代的“四善二十七最”就是一套詳細的考核标準(《唐六典》有詳細規定)。
    • 考核周期有定期(如每年小考,三或四年一大考)和不定期(如官員離任時的考課)。
    • 考核結果直接關系到官吏的升遷、留任、降職甚至罷免。例如,《新唐書·選舉志下》記載:“凡官吏考課之法,有善最之差。”
  3. 文獻例證:

    • 《資治通鑒·唐紀》中常有關于朝廷進行吏課、根據考績決定官員升降的記載,如“敕諸道觀察使、刺史,各于本道本州選清強官為判官,委之句當,歲終較其功過而賞罰之”(這體現了對地方官員的考核職責)。
    • 宋代也繼承了嚴密的考課制度,如《宋史·職官志》中詳細規定了考核官員的“四善三最”标準。

“吏課”特指中國古代對官吏進行的政績、德行、才能等方面的考核與評定,是古代官僚管理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監督官吏履職,選拔賢能,維持行政效率和國家治理。

參考資料來源:

  1. 《說文解字》 (權威字書,解釋“吏”、“課”本義)
  2. 《唐六典》 (唐代行政法典,記載官吏考課制度)
  3. 《新唐書·選舉志下》 (正史,記載唐代考課方法)
  4. 《資治通鑒》 (編年體史書,包含曆代吏課實例)
  5. 《宋史·職官志》 (正史,記載宋代考課标準)
  6. 白鋼 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 (現代權威學術著作,系統闡述古代官制,含考課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吏課”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對官吏政績的考核。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字義分解

  1. 吏(

    • 舊時指沒有品級的小公務人員(如“胥吏”)或泛指官吏(如“酷吏”)。
    • 例:宋代歐陽修《吉州學記》提到“責吏課”,即督促官吏考核。
      來源:、
  2. 課(

    • 此處意為“考核”,而非現代常用的“課程”義。
    • 例:古代通過“課”來檢驗官員是否完成職責。
      來源:、

曆史用例


“吏課”是古代官僚體系中對官員績效的考核制度,強調通過行政手段确保官吏盡職。該詞反映了傳統中國“以考促治”的管理思想。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吉州學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措匾紮參旗春祈秋報打诨膽銅盜言等曹定局定準端稱梗野公燕诟厲軌距貴無國雠固執成見浩唐會流渾一見原捷報悸悸井井有法進繳積竹杖絶典巨塊峻激開霁課外利鈍艨沖抹角轉灣佞佛貧士侵暴青标輕諾寡信清邪人驗镕陶塞翁失馬垧外唼喋詩星稅甲送生素心人貪惰天性鐵鷹通郵投義往句頑麻問道于盲抆拭卧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