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利鈍的意思、利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利鈍的解釋

(1) [sharp or blunt]∶鋒利與滞鈍

兵器各有利鈍

(2) [smooth or troublesome]∶順利與困難

事先權衡利鈍

詳細解釋

(1).鋒利與不鋒利。 漢 王充 《論衡·案書》:“兩刃相割,利鈍乃知。”

(2).勝敗;吉兇。《新唐書·李德裕傳》:“惟陛下聖策先定,不以小利鈍為浮議所搖,則有功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 燕 兵初起時, 燕王 問他:‘利鈍如何?’”《明史·流賊傳·李自成》:“ 自成 進曰:‘宜分兵定所向,利鈍聽之天。’”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小天時以決利鈍,大天時以決興亡。”

(3).偏指失敗。《魏書·叱列延慶傳》:“若萬一戰有利鈍,則大事去矣。”

(4).謂敏捷與遲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且夫思有利鈍,時有通塞。”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 宋 歐陽修 《論逐路取人劄子》:“四方風俗異宜,而人性各有利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利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兵器/工具的鋒利程度
    指物體(如刀劍)是否鋒利或滞鈍。例如:

    • 漢王充《論衡·案書》:“兩刃相割,利鈍乃知。”
    • 提到“刀劍有~”,解釋為“鋒利或不鋒利”。
  2. 事情的順利與否
    指行事過程中的順利或阻礙、成功或失敗。例如:

    • 諸葛亮曾言:“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将“成敗利鈍”定義為“成功或失敗,順利或不順利”。

二、引申含義

  1. 勝敗與吉兇
    古代文獻中擴展為對局勢或命運的預測。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燕王問他:‘利鈍如何?’”。

  2. 敏捷與遲鈍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提到“學問有利鈍”,形容人的資質差異。


用法與示例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論衡》《顔氏家訓》等古籍引用,以及多個詞典釋義(如漢典、查字典),涵蓋不同語境下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利鈍》的意思

《利鈍》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或者人在認知、思維或行動上的靈敏程度。它與“利”相對,表示缺乏敏銳、遲鈍的狀态。

《利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利鈍》的拆分部首為“钅”和“刀”,其中“钅”是金屬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而“刀”則是刀劍部首,表示與刀具有關。該字共有11個筆畫。

《利鈍》的來源

《利鈍》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在古代的語境中,這個詞形容人或物體在觀察、思考、行動上缺乏機智和靈活性。

《利鈍》的繁體字

《利鈍》的繁體字為「利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改變。《利鈍》的古字形為「利㿉」,其中「㿉」是由「⺡」和「屯」組成的字形。在古代寫法中,「⺡」為钅的變形,表示與金屬相關,而「屯」表示木屋,引申為居所。

《利鈍》的例句

相關詞彙

組詞:利用、鋒利、遲鈍、機敏。

近義詞:遲鈍、麻木、癡呆。

反義詞:敏銳、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