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貴無的意思、貴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貴無的解釋

魏 晉 玄學的重要思想。謂以“無”為天地萬物的精神本原。本于《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代表人物為 何晏 、 王弼 。 晉 裴頠 《崇有論》:“察夫偏質有弊,而覩簡損之善,遂闡貴無之議,而建賤有之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然滞有者全繫於形用,貴無者專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詣正理。” 唐 李磎 《廣廢莊論》:“夫虛無用之心也,必憑於有者也;有之得行也,必存於虛也。是以有無相資,而後功立,獨貴無賤有,固已疎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貴無”是魏晉玄學的重要哲學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哲學内涵

“貴無”思想主張以“無”為天地萬物的精神本原,認為萬物皆由“無”而生。這一理論源自《老子》的“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強調超越具體形态的抽象本體論,将“無”視為終極存在和宇宙生成的根本依據。

二、思想源流與代表人物

  1. 理論奠基:何晏與王弼是主要倡導者,王弼通過《老子注》系統闡述該理論,提出“以無為本”的命題。
  2. 學術論争:晉代裴頠在《崇有論》中批判該思想,認為過度強調“無”會導緻虛無主義,形成“貴無”與“崇有”兩大派别的對立。

三、延伸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貴無”也可作為成語使用,表示某種珍貴事物或品質的不可替代性(如“金貴無比”),但此用法較少見且多出現于現代語境。

四、學術影響

該思想深刻影響了魏晉時期的哲學思辨,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其“專守于寂寥”,揭示了過度偏重形而上可能導緻的實踐缺失。

注: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學術讨論,可查閱《老子》《崇有論》等原著,或參考魏晉玄學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貴無的意思

貴無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珍貴、寶貴之物不存在、沒有。它由“貴”和“無”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貴的部首是貝,總共有9畫;無的部首是無,總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貴無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的字義分類書籍中,是一個古詞。在繁體字中,貴無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貴無作為一個古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太大變化。它的基本形狀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要世間有貴無,寶藏消失無蹤。

世間上沒有貴無,一切都是平等的。

組詞

貴無并沒有太多的常見組詞。它一般單獨使用,來表達某物的珍貴與存在狀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不存在、無價。

反義詞:珍貴、有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