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貧士的意思、貧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貧士的解釋

亦作“ 貧仕 ”。窮士;窮儒生。《管子·問》:“貧士之受責於大夫者幾何人?” 晉 陸雲 《寒蟬賦》:“若夫歲聿雲暮,上天其涼,感運悲聲,貧士含傷。”《敦煌變文集·丑女緣起》:“於是貧仕蒙詔,跪拜大王已了。”《敦煌變文集·丑女緣起》:“於是貧仕既蒙駙馬,與高品知聞,書題往來,已相邀會。” 唐 皮日休 《蚊子》詩:“貧士無絳紗,忍苦卧茅屋。” 清 袁枚 《戲仿<易林>》詩之二:“貧士遇珠,奄人遇姝,豈不相愛,徒生嗟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貧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是指家境貧寒的讀書人或士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字義拆解與基本釋義:

    • 貧:本義指缺少財物,生活困苦。《說文解字》:“貧,財分少也。”引申為匮乏、不足。
    • 士:在古代指介于大夫(高官)與庶民(平民)之間的一個社會階層,主要指讀書人、知識分子,或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是“四民”(士農工商)之首。他們通常以學習儒家經典、修養道德、追求入仕為目标。
    • 合義:“貧士”即指經濟狀況貧困的士人。他們擁有士人的學識、修養和志向,但缺乏相應的物質基礎。這與僅指經濟貧困的“窮人”或泛指底層勞動者的“貧民”有所區别,強調了其知識分子的身份屬性。
  2. 文化内涵與引申義:

    • 安貧樂道:“貧士”一詞常與儒家提倡的“安貧樂道”精神相聯繫。指士人即使身處貧困,也能堅守道德操守和人生理想,不因物質匮乏而改變志向或做出有違道義之事。例如孔子贊揚顔回:“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顔回常被視為“貧士”的典範。
    • 清高自守:有時也隱含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保持清高氣節的含義。貧困被視為一種外在考驗,真正的士人應能超越物質束縛,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 懷才不遇:在文學作品中,“貧士”形象也常用來寄托懷才不遇、境遇坎坷的感慨,體現知識分子在理想與現實矛盾中的處境。
  3. 使用示例:

    • 古文中常見,如陶淵明《詠貧士》詩序:“餘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複醉。既醉之後,辄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诠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暧暧空中滅,何時見馀晖。朝霞開宿霧,衆鳥相與飛。遲遲出林翮,未夕複來歸。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詩中塑造了堅守節操的貧士形象。
    • 現代語境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引用古文、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時。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貧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含義:指生活貧困的讀書人或儒生,也可泛指經濟拮據的普通人。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窮人”概念關聯,但更強調其知識階層的身份屬性。
  2. 異體寫法:亦作“貧仕”,兩者含義相同,屬于同詞異形。

文學與曆史用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貧士”在不同語境中可擴展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賞析,可參考漢典(來源1)及《管子》《寒蟬賦》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悲寂杯圈畢聚不終騁節喘息之間此起彼伏怠替大陸漂移說打明稻秫典冠地坼底綏二韭返歸飛砂轉石概則歌塵廣淵規摹過立合指後五日毀不危身澗流借名浄泊景陽妃九賦揩免科業诓嘴葵扇梁岷钌辔赲趩鄰長籬障羅謗猛可滅弗得明治維新排雷撲撲情景青鳥秋遊泉客山雀師出無名瘦健手曆送意素裝鐵水讬死外遷險峭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