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梗野的意思、梗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梗野的解釋

率直粗魯。《新唐書·方伎傳·尚獻甫》:“ 武後 召見,由道士擢太史令,辭曰:‘臣梗野,不可以事官長。’” 宋 陸遊 《拟上殿劄子》:“則凡進見之人,固宜夙夜殫思竭誠,以幸千載之遇。雖其間有論事梗野不達大體者,究其設心,亦願際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梗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ěng yě,其核心含義為“率直粗魯”,多用于形容性格或行為直爽但缺乏圓融的特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人性格直率、粗犷,甚至略顯粗魯,常用于描述不擅長委婉表達或處事不夠細緻的特點。例如《新唐書》中記載,唐代尚獻甫以“臣梗野,不可以事官長”為由辭官,體現其性格直率而不願屈從官場規則。

  2. 語境與用法

    • 曆史文獻:陸遊在《拟上殿劄子》中提到“論事梗野不達大體”,指直言進谏時因過于直率而忽略大局。
    • 現代場景:可用于形容人堅持己見、不輕易妥協的态度,但需注意語境可能隱含“不夠靈活”的貶義。
  3. 延伸解析
    該詞由“梗”(直、硬)和“野”(粗犷、未加修飾)組合而成,字面強調“直來直去、不加掩飾”的特質。網絡釋義中補充其為“性格堅強,不易被外界動搖”,可視為對“率直”的進一步延伸。

注意:不同來源對“梗野”的解釋略有差異,但核心均圍繞“直率粗魯”。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詳細用法,可參考《新唐書》或陸遊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梗野的意思

梗野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事物僵硬、呆闆、沒有靈活性、不容易改變的狀态。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思維狹隘,缺乏創新和適應能力。

梗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梗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亻,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2畫。

梗野的來源

梗野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白話小說《水浒傳》中。故事中的角色梗大郎因為過于呆闆和頑固,所以被人戲稱為“梗野”。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固執己見、不善變通的人。

梗野的繁體

梗野的繁體字是「梗野」,沒有特别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梗野這個詞的寫法可能不盡相同。然而,根據現代的使用習慣和字義,沒有找到古時候的其他寫法。

梗野的例句

1. 他一向梗野,被人叫他一聲他就盯着不放。

2. 她總是按部就班,不願意嘗試新的方法,有點梗野。

3.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太梗野了,不接受新的想法和變化。

梗野的組詞

梗野并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通常獨立出現。

梗野的近義詞

頑固、執拗、死闆、固執、僵硬

梗野的反義詞

靈活、活潑、開朗、變通、適應性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