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兩者一起忘記。《莊子·大宗師》:“與其譽 堯 而非 桀 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數與諸客宴遊醉後狂吟偶成十韻》:“性與時相遠,身将世兩忘。” 元 倪瓒 《聽袁員外彈琴》詩:“兩忘絃與手,流泉松吹聲。”
(2).特指物我、身世兩者一起忘記。《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連珠》:“是以弘道歸於兼濟,至德由乎兩忘。”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揆拙迷三雀,勞生昧兩忘。”
“兩忘”是一個源自道家哲學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對事物對立的超越與融合。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哲學層面
指同時忘卻對立雙方的差異,如善惡、物我等,達到與“道”合一的狀态。
生活層面
現代引申為“共同忘記過去的不愉快”,使雙方從負面情緒中解脫,獲得心靈自由。
文學引用
現實場景
適用于人際矛盾化解或自我修養,如“恩怨兩忘”“榮辱兩忘”,體現豁達心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典或魏晉玄學相關研究。
兩忘是指彼此相互忘記,把彼此的事情都忘記了。兩忘的意思是彼此忘掉過去的事情,重新開始。
兩忘的拆分部首是一字部,拼音為"yī"。它的筆畫數為一筆。
《兩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道德經》第十二篇,原文是“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兩忘的繁體字為「兩忘」。
古時候漢字寫作「兩忘事仏對頭」,表示彼此相互忘記了。
1. 兩忘過去,從頭開始新的生活。
2. 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兩忘的一種狀态。
兩敗俱傷、兩全其美、兩頭三緒、兩難抉擇
相互遺忘、共同忘記
相互記憶、不忘過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