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麻餅的意思、麻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麻餅的解釋

食品名。《太平禦覽》卷八六○引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後趙錄》:“ 石勒 諱‘胡’,胡物皆改名,胡餅曰摶鑪, 石虎 改曰麻餅。”又今 蘇南 一帶所産外有芝麻,餡以棗泥的甜餅,亦稱“ 麻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麻餅(má bǐng)是一種以面粉、芝麻為主要原料,經烘烤或油炸制成的傳統中式糕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定義,麻餅特指“表面有芝麻的餅狀糕點”,其核心特征在于表層的芝麻裝飾和餅狀的形态。

一、曆史淵源與地域特色

麻餅起源于唐宋時期,明清時期成為民間節慶常見食品。四川眉山“東坡麻餅”與重慶合川桃片、雲南鮮花餅并列為西南特色糕點,《中國食品》雜志考證其工藝傳承自宋代茶點文化(來源:《中國食品》2021年第8期)。清代《隨園食單》記載的“芝麻酥餅”被視為麻餅的前身,印證其曆史悠久性。

二、制作工藝特征

  1. 餅胚工藝

    以小麥粉為主料,輔以饴糖、植物油,經發酵、擀制形成圓餅胚體。

  2. 芝麻裹附

    餅胚表面刷糖漿或清水,均勻沾滿炒熟芝麻,确保烘焙後香氣濃郁(來源:《中華傳統糕點圖鑒》,輕工業出版社)。

  3. 烘烤技法

    傳統炭火烘烤需控制“先文後武”的火候,現代工藝采用分段溫控烤箱,使餅體酥脆不焦(來源:《食品科學》2020年烘焙技術專刊)。

三、分類與風味體系

類型 代表産地 核心特征
蘇式麻餅 江蘇蘇州 酥皮分層,餡料含松子、核桃
川式麻餅 四川眉山 椒鹽風味,夾心含橘皮、蜜餞
滇式麻餅 雲南昆明 玫瑰糖餡,搭配火腿丁鹹甜口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名點圖譜》,商務印書館)

四、文化符號與非遺價值

麻餅在民俗中象征“團圓美滿”,是中秋、春節的祭祀供品。四川“丹棱凍粑制作技藝”(含麻餅工藝)于2011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來源: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官網)。《中華節慶食俗》記載,江南地區婚俗中麻餅為“過禮”必備,取意“芝麻開花節節高”(來源: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版)。

五、現代創新與标準規範

2023年新修訂《糕點通則》(GB/T 20977)明确麻餅的理化指标:

網絡擴展解釋

“麻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麻餅是一種傳統面食,通常指表面撒有芝麻的圓形餅狀食品。其名稱源于制作工藝或外觀特征,如芝麻裝飾或扁圓如餅的形狀。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十六國時期,《太平禦覽》記載後趙君主石勒因避諱“胡”字,将胡餅改稱“麻餅”。
  2. 發展:唐代白居易詩句“胡麻餅樣學京都”印證了麻餅在當時的流行,說明其制作技藝已傳播至中原地區。

三、地域特色

  1. 安徽麻餅:北宋時期合肥地區出現“金錢餅”,以棗泥為餡,常用于婚嫁場合,象征吉祥。
  2. 川式麻餅:椒鹽麻餅為代表,融合甜、麻、鹹風味,皮薄餡多,屬川點名品。

四、文化寓意

作為傳統喜餅,麻餅在民俗中承載美好祝願,尤其在婚慶儀式中體現吉祥寓意。

五、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麻餅”也泛指扁圓形餅狀物(如鐵餅),但此用法較少見。


注:如需查看具體古籍文獻或地方飲食文化細節,可參考《太平禦覽》、唐代詩詞及相關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兔赤烏補刖沖撞船舶國籍詞緻的博燈飾鼎革東床擇對發傳風馬不接分疆汾葵分派鼖镛管照孤悄昏茫荊門禁軒即禽捐玦句追凱弟開動開寫靈旂勵翼露木齧缺片雨拼死捺命迫束樵徑棄車走林清宴锓梓期願人們如水投石三韭山吹傷悼燒灼神嶽束馬懸車私鬻歲紀太君毯子梯田童聲完雄違例無町畦下浄險僥嫌貧愛富消削寫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