儁賢的意思、儁賢的詳細解釋
儁賢的解釋
才德出衆的人。 宋 歐陽修 《為雨水為災待罪乞避位第一表》:“然後别選儁賢,俾居參輔。”
詞語分解
- 儁的解釋 儁 ù 古同“俊”。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賢的解釋 賢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賢明。賢德。賢能。賢良。賢惠。賢淑。賢哲。賢人。聖賢。禮賢下士。 敬辭,多指行輩較低的:賢弟。賢侄。賢契(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
專業解析
儁賢(jùn xián)是古漢語中表示才德超群之人的複合詞,由“儁”與“賢”二字組合而成,常見于典籍中對傑出人才的稱頌。以下從單字本義、複合詞義及典籍用例分述:
一、單字釋義
-
儁(jùn)
- 本義:才智過人,超越同輩。《說文解字》釋為“材千人也”,即才能出衆者。
- 引申義:通“俊”,表卓越、英傑之意,如《左傳·莊公十一年》載“得儁曰克”,指戰勝強敵。
- 來源:《漢語大詞典》「儁」字條
-
賢(xián)
- 本義:多財(《說文》),後引申為德行高尚、才能兼備。《玉篇》注:“賢,有善行也。”
- 典籍用例:《論語·裡仁》“見賢思齊”,指見德才者而效仿。
- 來源:《漢語大字典》「賢」字條
二、複合詞“儁賢”釋義
核心詞義:才德卓絕的傑出人物,強調智慧與品德的雙重高度。
- 典籍例證:
- 《後漢書·黃琬傳》:“時陳蕃為光祿勳,深相敬待,數與議事。舊制,光祿舉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時權富子弟多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志者以窮退見遺。琬與蕃同心,顯用志士,平原劉醇、河東朱山、蜀郡殷參等,并以儁賢為蕃所舉。”
- 此處“儁賢”指陳蕃選拔的才德超群之士,與“權富子弟”形成對比,凸顯其公正性。
三、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儁賢”屬書面雅語,多見于漢魏六朝文獻,後世漸被“俊賢”“賢俊”替代。其内涵承載古代人才觀:
- 才德并重:如《人物志》強調“智者德之帥”,才智需以德行為根基。
- 社會責任感:儁賢者常被賦予治國安邦之期,如《三國志》評諸葛亮“才德儁賢,管蕭之亞匹”。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儁」字釋義:
http://www.hydcd.com/cd/htm13/134258.htm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賢」字釋義,四川辭書出版社。
- 《後漢書·黃琬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儁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綜合解釋:
-
基本釋義
拼音為jùn xián,意為才德傑出的人。其中“儁”通“俊”,指才智出衆;“賢”指德行或才能突出的人,合稱即強調德才兼備的卓越人物。
-
出處與用例
該詞可見于宋代文獻,如歐陽修《為雨水為災待罪乞避位第一表》中提到:“然後别選儁賢,俾居參輔”,意為選拔德才兼備之人擔任輔佐要職。此外,相關詩句如“文翁邁儁賢”也體現了對傑出人才的稱頌。
-
相關詞彙與延伸
- 近義表達:賢能、俊傑、英才。
- 相關成語:賢賢易色、求賢若渴、進賢退佞等,均與選賢舉能的主題相關。
-
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結合具體文獻背景。
“儁賢”是古漢語中對德才雙優者的雅稱,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現代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别人正在浏覽...
敗挫罷甿襃述徧誡秉臬必要步環不躐等采捕參纂尺箠斥黩赤躶鋤杠打蟲丁身風末福德綿公私分明官佐袿裳規儆後婿黃花水阛阓環繞回頭人講價錢江渚金剛揭谛進退兩難開穵孔鳥恇迫窟弄連衽成帷燎原烈火龍牙蕉毛炰梅紅傘盟器民讐暮暮朝朝陗核丘闉期約涉略聖杯焺點食肉相水操私面潭帖桃渖踢馬刺痛殺瓦圩掀掉像貌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