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人膚色白淨。 宋 蔡襄 《送鄞上人歸吳中》詩:“ 吳 江水好 吳 岫靈, 吳 人晳白神氣清。” 明 歸有光 《筠溪翁傳》:“餘往省之,見翁頎然晳白。”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品》:“ 玉娘 膚理晳白,态度輕婉。”
“晳白”一詞主要用于形容人膚色白淨、潔淨,帶有清秀雅緻的氣質。以下是詳細解釋及擴展信息:
基本詞義 “晳白”由“晳”與“白”組合而成,其中:
使用場景與示例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古漢語中,如:
字形辨析 “晳”與“皙”常被混淆,但“皙”為規範用字(部首“白”,筆畫13),而“晳”可能是異體或誤寫。權威資料如《說文解字》均采用“皙”,建議優先使用“皙白”。
文化内涵 古代以白皙膚色為美,象征身份高貴或生活優渥,如杜甫詩“不必須白皙”反映社會審美偏好。
總結來說,“晳白”是形容膚色白淨的詞彙,需注意規範寫法為“皙白”。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周禮》等文獻來源。
晳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光芒耀眼、明亮潔白的樣子。這個詞可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的“日”表示太陽,右邊的“白”表示白色,結合起來表達了光亮潔白之意。
晳白漢字共有10個筆畫,書寫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此外,晳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曦白」。
在古代漢字中,晳白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文字典《說文解字》,晳字表示陽光照耀下的白色。在古代的金文和篆文中,晳字的形狀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意義保持不變。
1. 夏日的陽光灑在湖面上,晳白的光輝照亮了整個景色。
2. 她穿着一襲晳白的婚紗,美得令人目眩。
3. 他的笑容如同晳白的明月,溫柔而迷人。
組詞:晳朗、晳日、亮晳、晳影。
近義詞:潔白、明亮、耀眼、輝煌。
反義詞:黯淡、昏暗、暗淡、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