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種的意思、首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種的解釋

最先播種的莊稼。指稷。《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 鄭玄 注:“舊説首種謂稷。” 孔穎達 疏:“按《考靈耀》雲:日中星鳥,可以種稷。則百穀之内稷先種,故雲首種。首即先也,種在百穀之先也。”一說為麥。麥以秋種,故謂之首種。參閱 蔡邕 《月令章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種"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農事術語,主要指一年中最早播種的農作物。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禦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經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饬,先定準直,農乃不惑。首種不入。"《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農曆正月最先播種的谷物",特指古代農耕社會根據節氣制定的播種制度。

從農學發展史考察,《呂氏春秋·十二紀》記載"孟春行冬令,則首種不入",印證了先秦時期已有根據氣候調整首種時間的智慧。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強調"首種謂稷",表明當時首種特指粟類作物。《齊民要術》中"首種宿麥"的記載,則顯示南北朝時期首種範圍已擴展至冬小麥。

現代《中國農學史》指出,首種制度體現了古代"順天應時"的農耕思想,其具體作物種類隨地域氣候差異而變化,如黃河流域以黍稷為首種,長江流域則以水稻為首種。這種因地制宜的播種制度,構成了中國傳統農業精耕細作體系的重要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首種”是古代農事術語,指最先播種的莊稼,具體含義存在兩種主流解釋:

  1. 指稷(粟)
    依據《禮記·月令》記載,若孟春時節施行冬季政令,會導緻“首種不入”。鄭玄注解認為“首種”為稷(即粟,今小米),因稷是百谷中最早播種的作物。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考靈耀》提到“日中星鳥”時適宜種稷,故稷為“首種”,即“最先播種”之意。

  2. 指麥
    東漢蔡邕在《月令章句》中提出不同觀點,認為“首種”是麥類。因麥在秋季播種,為一年中最早下種的作物,故稱“首種”。

古籍出處與争議
該詞源自《禮記·月令》,曆代注疏對“首種”的界定分歧主要源于對播種季節和作物特性的不同理解。稷作為春季最早播種的作物,麥則因秋種早于其他越冬作物,兩者均符合“首”的時間屬性。

字義分解

現代語境中,“首種”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農事或文獻訓诂。

别人正在浏覽...

谙達熬刑背身比疏茶花賦齒族寸碧當立之年丹海盜亂調練冬底藩衍發運豐标不凡府人蛤蠏卦理鼓翻過式孤危核覆衡石程書黃鹄曲回換機發悸悸近安進款謹狀拘礙磡頭朗識良細煉思鹿辂玫瑰紫冥目目翫睨注飄飖僻側牆隅愆戾弱水之隔騷馬山高水險沈疴身前沈陷虱處裈中姝貌送宣宿妝殷糖饴忑忑忐忐土雞瓦犬巍奕斜巷邪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