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谯黜的意思、谯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谯黜的解釋

斥責。《新唐書·魏徵傳》:“時上封者衆,或不切事,帝厭之,欲加譙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谯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谯(qiáo):《漢語大詞典》中“谯”有“責備、譴責”之意,如《韓非子·五蠹》載“父母怒之弗為改”,後引申為嚴厲批評。
  2. 黜(chù):《說文解字》釋為“貶下也”,指降職或罷免,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鹹黜不端”即指罷免奸邪之人。

二、詞義解析 “谯黜”為并列式動詞,表示通過嚴厲責備進行貶斥,多用于古代政令或道德評判語境。例如《宋史·職官志》中記載官員考核時“有罪則谯黜”,指對失職者加以斥責并罷免。

三、語用特征 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在曆史文獻及古典文學研究中仍具價值。《古代漢語辭典》将其歸類為“懲戒類”詞彙,強調“以言責輔以行動懲處”的雙重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

“谯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補充說明

  1. 字義拆分

    • 谯:本義為城門上的瞭望樓(谯樓),引申為責備(同“诮”)。
    • 黜:通常指罷免、貶斥,如“罷黜”“廢黜”。
      但組合成“谯黜”時,更側重“斥責”而非“罷免”,需結合語境理解。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上位者對臣屬的批評,屬于正式且帶有權威性的表達。

  3. 注意争議
    個别資料(如)提到“谯黜”有“罷免官職”的含義,但主流文獻和權威詞典均以“斥責”為核心解釋,可能因拆分字義導緻誤解。

“谯黜”是古漢語中表示嚴厲責備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新唐書》等經典史籍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百啭保納砭磨鼈蓋車冰消雪釋碧油油彼哉彼哉塵網吃得上叢葆點字電子表狄騠豆脯多聞強記放空炮覆棋拊翼隔斷關賞國立古憲韓昌黎豪膽耗少鶴處雞群候驿華使嫁犬逐犬即位克薄可恥匡飾類同梁傅靈質埋沒人才毛公壇旄山謬漏木幹鳥栖鬧粜膩理逆許媲隆貧閑晴曛上諱下諱傷禽聖潔聖母帖石丈人庶常淑貌蕣華嘶啭湯網屯營先行懈場